一杆机枪 掩护部队战友成功转移

22.07.2015  23:36

  央视网特稿 18岁,侯锡英参加革命,成为八路军129师独立支队战士。?抗战期间,他参加过大大小小近百次战斗,其中有百团大战、五次反扫荡战斗、1944年堡下村突围战等。之后,侯锡英还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在这些战役中,其中不少命悬一线的战斗,每次遇到问题,他都会想各种办法解决。曾经有一次,他急中生智一人拿着一杆机枪掩护整个部队成功转移。

  如今,96岁的侯锡英老人每天坚持练习书法,书写革命领袖的诗抄。“我庆幸选择了革命队伍,走上革命道路,能在为革命事业奋斗中度过一生,我感到无尚的光荣和自豪。”

   一杆机枪掩护部队转移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布了《中共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从此抗日民主斗争开始。

  和当时千千万万的爱国青年一样,在民族和国家面临最深重危难之际,1938年2月,在山西榆次县社家山村,年仅18岁的侯锡英加入八路军一二九师独立支队。当年5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侯锡英回忆,在抗日战争中,他参加过大大小小战斗近百次。但记忆中最深的一次是堡下村突围战,那是他第一次与日本人第一次正面作战。

  1944年冬,在一个漆黑的夜里,侯锡英和战友住在一个农家小院,这时,有人听到了日本人的说话声,大家赶忙转移。“我当时和战友迅速翻上房顶,可当时天已经蒙蒙亮,我们完全暴露在日本人的视线里。”看到侯锡英的日本兵很兴奋,他们误以为侯锡英就是要找的司令员,于是,一名带队的日本兵下达了“抓活的!不能伤害他!”的命令。

  在暗示战友找机会退后逃跑的信息后,侯锡英慢慢直起身子,默不作声。看见日本兵也放下枪的一霎那,他马上拿起放在地下的机枪,冲着敌军一通扫射,前排的日本兵全部倒下。

  那次,他成功掩护所在部队的战友安全撤离,那一年,他24岁。

   抗战伉俪

  在侯锡英的家中挂着一张他和老伴陈芳在抗日前线和顺县东沟村驻地的留影。在这张照片中,夫妻二人穿着八路军的棉服,腰系皮带,侯锡英手握驳壳枪,腿上打着绑腿,与留着短发的陈芳并肩坐在田埂上。

  陈芳是河南辉县人,出生在革命家庭,1938年10月,当时只有14岁的她在老家参加了革命,来到了八路军一二九师豫北军政干部学校学习,在共同的革命斗争和生活中,侯锡英与陈芳走在了一起。

  1943年12月31日,在山西和顺县东沟村部队驻地,他们举办了简朴的婚礼。侯锡英说,当时的条件十分的艰苦,他们穿的衣服、袜子是用粗布缝制的,鞋是老百姓送给他们的。

  “73年前,当我和爱人结婚时,得到很多革命同志的祝福,当时的很多情景和细节至今我仍记得。”侯锡英说,参军十八年后,陈芳为了照顾家里三儿三女而退伍。

   选择革命从不后悔

  抗战期间,侯锡英参加了大大小小百场战斗,在堡下村突围战中,他成功护送美国顾问离开;攻打红沙梁战斗中,他所在的营三面受敌,他带领280名官兵疯狂反扑,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解放太原战役中,在激战两个夜晚、牺牲很大的不利情况下,侯锡英重新制定作战方案,采取爆破战术,干掉敌人火力最强的暗堡,强占敌方高地,终于在第3个夜晚的战斗中攻下了据点,歼敌人百余。

  “那次战斗是我从军以来打得最艰苦、最困难、伤亡也最大的一次。”侯锡英所说的战斗是红沙梁战役,当时,他是晋中地区独立6旅24团1营副营长。在那次战役中,他们营队的任务是要攻下黄沙梁据点,切断敌人的空中救援。面对敌军的加强连,三明两暗的五个碉堡,并在碉堡周围布设了很多地雷的情况下,侯锡英没有后退,而是带着战友激战两个夜晚,在牺牲很多战友的不利情况下,他重新制定作战方案,采取了爆破战术,先干掉了敌人火力最强的暗堡,再由突击队从左右两侧进攻,强占敌方高地,终于在第3个夜晚的战斗中攻下了黄沙梁据点,全歼敌人百余。

  说到激动处,已经96岁的老人仍然眼角含泪,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我庆幸我选择了革命队伍,走上了革命道路,能在为革命事业而奋斗的过程中度过我的一生,感到无尚的光荣和自豪。”

  原标题【 一杆机枪 掩护部队战友成功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