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小学生七贤祠内诵诗书 体验公益国学课堂

17.06.2016  17:04

  

  七贤祠 (齐鲁网记者 赵志鹏摄)

  王阳明像 (齐鲁网记者 赵志鹏摄)

  小孩子们七贤祠内诵读《孝经

  齐鲁网聊城6月15日讯(记者左新新)今天下午,欣赏完东昌毛笔、牛筋腰带、木板年画和雕刻葫芦这些聊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风从运河来”采风团的记者们又走进了位于古城楼西大街西首路北的七贤祠。

  据了解,明朝晚期聊城境内曾有三贤祠,供奉的是王道、穆孔晖、孟秋三位先生;万历四十三年(1615)至四十五年间担任东昌知府的岳和声增加供奉了王汝训、逯中立、张后觉、赵维新,从此始有“七贤祠”之名。

  这“七贤”有着共同的特点,都是为官清正,为正义公道屡遭贬斥,安贫乐道,深究学术,提携后进;最重要的,在学术思想上,他们都尊崇王阳明的“心学”。

  如今的七贤祠为后期重建,2012年破土,2013年10月建成。内有山门、东配殿、西配殿、大殿、后殿、碑廊、崇圣堂、仰贤堂、执事房、斋宿房等十处建筑。大院以围墙封闭,使其自成一区,充分体现祠堂的幽雅、肃穆的气氛。

  采风团的记者们走进七贤祠内,首先在供奉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的祠堂,听工作人员讲解王阳明“真三不朽”的人生境界。随后,远处传来儿童朗读诗书的稚嫩声音。记者走进内院,原是一群身着汉服的小孩子们在朗读《孝经》,孩子们手拿古书、席地而坐,其貌同古时候的私塾一般。

  负责这个国学班的老师名叫张丽,是位身着汉裳、温婉清丽的姑娘。她告诉记者,这个国学教育班是省文化厅、市政府发展国学推广的公益项目。周末的时候,免费向儿童开设国学诵读、德行礼仪、琴棋书画、传统武术等课程。他们每半年招收一批孩子,上一批达到了上千人。

  “七贤祠是供奉聊城先贤的地方,孩子们能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国学经典文化,能够更深刻的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张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