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367万女性老人忙着为儿女照顾下一代

11.05.2015  11:40

  “都说隔辈亲,隔辈亲在心,都说隔辈爱,隔辈爱在根……抱起你呀小宝贝,就是抱着幸福亲情和温馨。”阎维文的这首《隔辈亲》,唱出了带孙辈的奶奶、姥姥们的心声。为了不让处在事业上升期的年轻人为孩子的事儿分心,操劳半辈子本该安享晚年的奶奶、姥姥们重新上阵,再一次“当妈”。走进省城每一处新小区,随处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记者大体估算了一下,目前这种为了隔辈亲情,给子女带孩子的老年女性群体超过300万人。

  张奶奶的时间表

  73岁的张桂霞老家是济宁的,跟着小儿子来济南生活七年了,一直帮着带孙女。去年9月份张奶奶的孙女上了小学,早晨孩子妈妈送孩子上学走后,张奶奶每天上午洗完衣服,出来买完菜,就赶紧回家做饭,吃过中午饭,收拾一下,两点半准时出门赶公交车。快三点的时候,大家一起坐上公交车来到高新区第一实验学校门口,等候着小孙女放学。

  5月4日当天,恰巧是小孙女打扫卫生,张奶奶站着等了半个多小时,感觉有些累了,找了张广告纸铺在人行道边上坐下等着。快四点的时候,孙女才从学校门口走出来。俩人来到站牌,等了十五分钟之后,公交车才来,车上人很少。“这辆车还挺准时的,人也少,跑得很快。”时间长了,张奶奶已经摸出了规律。

  回到家已经快五点了。张奶奶得赶紧做饭,孙女则忙活着做作业。儿子儿媳回来吃过晚饭后,张奶奶才算有自己的时间。每天晚上,她都要到齐鲁软件园去走圈,风雨无阻,“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来看孩子的老太太,我们经常一起赶集买菜,锻炼身体。”

  张奶奶的情况还算好的,有的老人来济南给儿女带孩子,不仅下午接孩子放学,还得早上送孩子上学,要是孩子午饭也在家吃,那老人一天的生活基本就是起床——做饭——送孩子去学校——去菜市场——回家准备午饭——接孩子回家吃饭——送孩子回学校——接孩子放学——回家做饭。

  老两口的两地分居

  上午9点多,太阳升起来但还不是很热,60岁的马云梅带着孙子来到楼下活动,这是她每天的必修课。自从六年前来到济南,她就常年住在儿子家里,帮着儿子儿媳妇带孩子,洗衣服、做饭、买菜、收拾家务,有空就带着孙子到楼下去玩,到了上学、放学的点儿,她就帮忙去接送孙女。

  马阿姨告诉记者,六年前儿媳妇第一次坐月子,她从安徽来到济南新生活家园小区,帮忙照看孙女,一直到把孙女照顾到上幼儿园,她才略微轻快一些。可是孙女上学了,儿媳妇又怀孕了,到儿媳妇快生产的时候,她又得照顾媳妇,还得照顾孙女,每天都很忙,后来忙不过来,儿子找了月嫂来帮忙,坚持了几个月之后,儿媳妇身体恢复过来,两个人这才缓口气。

  尽管在济南很多年了,马阿姨还是牵挂家里,因为家里还有老人和老伴,大儿子一家人也在老家。“回一趟老家不容易,每次都得坐火车,还要转汽车,要一整天才能到家。”平时忙活着还好,一说起老家来她就有些想家,“我们老家种稻子,夏天我都得回老家去帮忙,顺便在家里住上一个月,看看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跟邻居们好好说说话,我在这里说话好多人都听不懂。”

马阿姨的儿子做软件行业,儿媳妇当老师,虽说收入还行,儿子也一直希望能把家里的老人一起接过来生活,让马阿姨和老伴团聚,可是考虑到老太爷的年龄太大,经不起折腾,也担心一起生活成本太高,儿子无法负担,马阿姨坚持不让老伴和老太爷一起过来。“前段时间,我老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