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定”解决储备粮收储轮换新难题

02.04.2015  12:03

  近年来,依靠政策保证的储备粮也出现了收购难、出库难、效益保障难的"三难"局面。浙江仙居县的"储备粮订单"政策,有效地解决了"三难"。
  储备粮所谓的"三难",首先表现在"收购难"上,这种收购难主要是收到符合储备品种的粮食难。国家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于同一品种的粮食实行同一价格。比如小麦,不论什么品种的小麦,都实行一样的价格;早稻、中晚籼稻、粳稻,也是一样,只要是同一品种,除了级差外,价格上没有区别。储备粮作为一种特殊时期应急和战略储备粮食,一旦收购起来,就要储存一定的年限。有些粮食品种耐储存,有些品种不耐储存。而农民种植粮食,主要是考虑经济效益。什么品种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就种植什么品种。这样一来,储备粮收购企业收购粮食就只能"望粮兴叹"。农民种植什么品种,就只好收购什么品种了。想要收购的品种收不到,不想要收购的品种不收也不行。
  出库难,主要是因为没有收购到耐储存的粮食品种,导致一定年限储存期到后,品质加速下降,在市场上难以卖出好价钱。在国产粮食市场价格难敌进口粮食价格的情况下,即使加上储备粮轮换补贴费用,还要出现亏损。
  效益保障难,难就难在储备粮的收购、保管、出库等都需要开支不菲的费用,在进出差价巨大的情况下,过去日子好过的储备粮企业,也如泥普萨过河自身难保。
为了寻求对策,各地都在探索。浙江仙居县的"储备粮订单"政策的"三定",就是一个很好的对策。
  定品种。订单品种为"金早47"等圆粒型早籼谷和长粒型晚籼谷。针对本地区生产条件和储备粮需要,储备企业规定订单品种,农民按照订单生产。避免了出现农民盲目生产,企业被迫收购的尴尬局面。
  定数量。仙居县粮食收储公司根据县政府2015年储备粮轮换计划结合历年来各农户和粮食专业合作社售粮数量及订单履行情况确定订单粮食数量,种粮农户和粮食专业合作社根据确定的数量到属地粮食收储分公司各粮食收储站签订合同。储备粮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指令性粮食,是刚性指标。一旦下达,就必须保证完成。保证收购到足够数量的、规定品种的粮食,就必须在订单上明确。
  定奖励标准。对按订单交售早籼谷、晚籼谷的种粮农户和粮食专业合作社,在按市场价收购的基础上,再分别给予每市斤奖励0.30元、0.20元。订单奖励资金在收购结束后通过"一卡通"发放到农户手中。
  通过浙江仙居县的"储备粮订单"的"三定",我们还看到以下三个特点:
  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作为指令性计划的储备粮是必须不折不扣收储的,这是原则的坚定性;通过订单的方式与种粮农民签订合同,农民按照指定的品种生产,这是策略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表现在储备企业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农民平起平坐。2015年国务院已出台最低收购价早籼谷为1.35元/市斤、晚籼谷为1.38元/市斤。收购时,当市场价高于政府出台的最低收购价时按市场价收购,当市场价低于最低收购价时则按政府出台的最低收购价收购。童叟无欺的办法,就能够达到互利共赢。
  现实的导向性和未来的预测性。订单生产储备粮,看似是临时之计。但是,从长远来看,是现实的导向性和未来的预测性的有机结合。作为最大的现实主义者,农民只要从一年的生产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就会在下一年,乃至多年会坚持下去。一个短期的订单,就会变成长远的订单。
  方法的大胆性和服务的周到性。浙江仙居县的"储备粮订单"政策规定,继续开展"联大户、搞服务"活动。积极与种粮农户、粮食专业合作社签订订单合同,对上年信用好、具有还贷能力并按订单交售粮食的种粮大户发放粮食预购定金,帮助其解决粮食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困难,在收购时实行上门验货并提供包装物等相应的帮助。虽然各地在计划经济时期曾经遭遇过发放预购定金产生的风险,但是,浙江仙居县的储备粮企业分析了新形势下新情况,运用了新对策。他们所发放预购定金的对象是经过筛选的、信用良好的生产者。看似有风险,其实很保险。

 

(来源:大连北方粮食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