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融合 三生共赢 新泰市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升级版
新泰现有农业人口94万、耕地106万亩,是全省农业大县。近年来,新泰市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为主线,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新模式、新业态,着力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初步构建起以光伏农业、休闲农业为重点,以智慧农业、循环农业、绿色农业、创意农业、会展农业、扶贫农业、产城融合农业为配套的“2+7”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效益“三生共赢”。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全省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县、全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今年7月份,成功入围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
一、建机制,强引领。坚持聚焦特色、聚力融合,加快引领农村产业提档升级。一是组织引领。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市委书记挂帅,农口各部门包保,发改等30余个涉农部门主动配合。实施特色亮点培育行动,引导各乡镇街道聚焦1-2个特色主导产业,连片发展、聚力攻坚。突出村书记分类培养,成立蔬菜、林果等6个发展协会,凝聚起市镇村抱团发展强大合力。二是规划引领。按照“三生”融合理念,精心编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规,确立了“生活+”北部休闲观光、“生产+”中西部设施蔬菜、“生态+”东南部绿色生态三条产业带布局,规划建设了68个现代农业园区,形成以“一区三带多园”为核心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引擎。三是政策引领。发挥新泰市独有的七大政策叠加优势,优先把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列入申报范围,每年向上争取涉农资金5亿多元。市财政每年列支2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投向融合型经营主体、高效融合项目,并在用地方面优先保障。四是改革引领。成立市镇村三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创新推出集体资产股份化、土地承包股权化、土地托管市场化等“五化”改革,“5+5”造林模式和经营方式在全省推广。深化供销社改革,规划建设为农服务中心21处,托管土地45万亩。
二、延链条,优生产。坚持功能聚合、效益提升,推动生产要素跨界配置、有机整合。一是做大光伏农业。立足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实际,研究确定“光伏+沉陷区+农业”融合发展模式,策划实施2000兆瓦农光互补示范基地项目,成功入围全国“光伏领跑者计划”。项目总投资200亿元,主要建设光伏电站30座、农业大棚8万亩。全部建成后,将成为收入过百亿税收过十亿的新型支柱产业、全国采煤沉陷区农光互补新样板。目前,投资2亿元、占地1200亩的中节能光伏农业项目已并网发电。二是做强智慧农业。按照“互联网+”思路,在省内首创“买卖提”农村电商模式,“线上”成立“杞农优选”展示平台、“杞农云商”分销平台,对接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商;“线下”建立农产品电商物流园、市级配送中心和村级服务站三级实体,对接100家合作社、农业园区,加快“买新泰、卖全国”。全市建成骨干电商企业23家、农村电商服务站867家,引导农民开设网店3000余家。其中,“杞农云商”推出精包装特色农产品近300种,年销量600万斤、销售收入1.2亿元,带动农民户均增收5000多元。三是做优会展农业。聚焦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广、价值提升,连续六年举办“中国•新泰樱桃节”,自2014年起连年举办“中国•新泰O2O购物节”,极大提高了新泰农特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天宝镇借助“中国•新泰樱桃节”平台渠道优势,短短几年时间樱桃栽植面积翻番,成为鲁中地区最大樱桃种植基地和交易集散地,年对外销售量是本地产量的2倍。
三、兴业态,优生活。聚焦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农业从单一生产向综合生活服务拓展。一是发展休闲农业。发挥农业乡镇自然、人文优势,发展农事体验、观光采摘等乡村旅游,先后培育特色景观旅游村27个、休闲农业示范点8个,建起农家乐、林家乐2600余家。长兴现代农业创新园深挖国家西甜瓜产业示范基地品牌优势,延伸发展观光旅游、娱乐健身等项目,年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000万元。二是培植创意农业。将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农业无缝对接,积极开发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创意农产品。其中,以“新甫之柏”侧柏文化为主题的盆景产业发展迅猛,打造了闻名海内外的“鲁新派”盆景品牌,经营业户达到千余家、面积2万亩。三是壮大扶贫农业。坚持以产业链带动增收链,创新采取“特色产业+扶贫”、“电子商务+扶贫”等产业融合路径,着力推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目前,共实施各类产业融合项目875个,年内将完成1.5万名贫困群众脱贫。泰茶“良心谷”生态示范园采取吸纳贫困户务工、返租茶园等方式,结对帮扶周边8个村221户脱贫。
四、提品质,优生态。坚持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城乡统筹并重,着力发展绿色循环农业、产城融合农业。一是发展绿色农业。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引领,实施荒山、道路、水系、村庄、平原绿化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9.3%,其中绿化宜林荒山达到30万亩。正大热电公司利用丘陵地栽植核桃、丹参、麦冬等2400多亩,年收入1500余万元。二是发展循环农业。以创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市为契机,推进农业资源循环化利用和立体式种养,新上新博木业、壮田生物有机肥等一批闭链“循环”项目,资源综合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其中,全市林下经济面积发展到15万亩。三是发展产城融合农业。坚持以产促城、以城促产,推进城镇建设生态化、城乡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特色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打造了一批产城突出、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特色小镇。楼德镇将镇区建设、园区发展、特色农业培育一体安排、统筹推进,推动了产城融合快速发展,目前全镇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7万亩,被列为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镇。汶南镇以益客食品产业园为核心,坚持“名企名园名镇”共建,加速集聚形成3-5万人的生态宜居城镇,被列为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五、壮主体,强体系。发挥工商资本撬动效应,加快培植新型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一是强龙头。实施企业联姻、集团注资、外资嫁接、民资撬动“四个一批”工程,加快畜牧、农机产业固优势、扩规模,引导林果、蔬菜产业补短板、上龙头,全市集聚农业龙头企业205家。益客集团投资50亿元,构建孵化养殖、饲料生产、食品加工、食品包装、羽绒制衣、生物医药等为一体的八大循环、协同产业链,致力打造江北最大的畜禽产品工业园。二是壮枢纽。发挥合作社“承上启下、强社联农”作用,联企业、带基地、闯市场,发展起农民专业合作社1654家,组建联合社13家,带动22.5万农户增收致富。三是固基础。坚持“家庭经营”基础不动摇,实施“千户家庭农场”发展计划,从无到有发展家庭农场1202家,打造起农业适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主力军。
下一步,新泰市将继续围绕融合模式、主体培育、政策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力争在全省全国打造样板、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