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舌尖上的春运”:旅客控油控盐饮食更健康了

07.02.2018  22:08

  春运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踏上回家旅程的你是否还记得车厢里“香烟瓜子火腿肠,啤酒饮料方便面,麻烦把腿收一收”的叫卖声?时至今日,“舌尖上的春运”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董泽刚是济南客运段上的一名餐车厨师,跑车37年的他创制了18道菜品,亲历了餐车饮食的变化,也见证了这些年旅客味蕾和消费习惯的改变。

  变化1 从烧炭做饭到使用电磁炉

  董泽刚是济南至深圳K1281次列车上的一名餐车厨师,从一名炊事员开始干起,在火车上的三尺灶台上一干就是38年。这只有几平方米的狭长厨房里,董泽刚自己一个人洗切炒“一条龙”,十分娴熟。每天三顿饭的工作,让他几乎一天都闲不下来。

  走进他的餐车厨房,记者看到这里大约五米长、一米多宽,两个电磁炉灶台、一个蒸箱、一个微波炉,构成一间列车上的“流动厨房”,在这狭小的空间里,董泽刚每天要做出数百份盒饭、上百份小炒。

  30多年的餐车工作历练,使董泽刚练就了娴熟精湛的刀功。记者看到,伴随着快速的动作,一个个土豆变成了匀称的细丝,那密集的“噔噔”声也像一首动听的音乐。“由于列车运行中晃动不稳,一开始经常切到手,如今早就习惯了,切块、切条、切丝,那都不是事儿。”颠勺也是董泽刚的拿手绝活。食材在炒勺里上下翻飞,在空中划出优美的抛物线。他告诉记者:“颠勺能使菜品和调味品快速融合,受热均匀,做出的饭菜更好吃。”

  提起这30多年来的变化,他说,虽然现在也挺累,但比前强多了。他告诉记者,绿皮车、红皮车、蓝皮车,他都经历过。现在列车上用电磁炉做饭,而以前在绿皮车上,是用烧炭的炉灶。

  “那时候最怕夏天,很多旅客吃饭都光着膀子,但我们还必须要着装整齐,扣子全部扣好,如果外温二十六七摄氏度的话,餐车后台就会到了六十多摄氏度,基本上做一次饭就跟蒸一次桑拿一样,浑身湿漉漉的,身上也都会长满痱子。”回忆起当时情景,他似乎还身临其境。

  变化2 从红烧肉用掉半扇猪到“少油少盐少肉”

  “以前能吃上肉是生活幸福的标识,现在肉已经是好多旅客‘忌口’的了。”董大厨告诉记者,原来是“有肉就行”、吃饱就好,现在是营养搭配、少油少盐。

  董泽刚说,上世纪80年代的餐车客饭,旅客吃饭得先去买票,当时餐车上的红烧肉“盖浇饭”备受欢迎,卖得最好的时候,一趟车能卖800份,一趟车能用半扇猪,“每天要将半片猪肉全切成小块,焖十几锅米饭,切80斤蔬菜。”

  “那时候的每一份饭都是我和同事现做的,装进长长的铝制饭盒,由列车员推着小车到车厢售卖。”董泽刚介绍,这种饭盒最突出的特点是没有盖儿,米饭盛到三分之二处,上面放上一点肉和菜,跟现在的盖浇饭很像,一盒二三毛钱。等旅客差不多吃完了,列车员又会推着小车来收空饭盒,但有时很多饭盒也收不回来,因为有的饭盒被拿去当做了“小板凳”。

  当“有肉更好”、“肉多最好”的时代过去,现在大家都要求少油少盐、营养搭配,目前一趟车连10斤肉也用不了。

  变化3 从我做啥你吃啥到你馋啥我做啥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餐车客饭,车上做什么旅客就吃什么,也没有菜谱,餐车挂着小黑板,上面写着这趟车都做什么菜,没有现在旅客点餐这么一说。

  “之后,旅客越来越多地携带方便面、火腿肠、卤蛋、面包等食品,在车上吃盒饭的就越来越少了。”面对这种情况,董泽刚和他的同事们研究菜品改进,还推出了带有西北风味的大盘鸡等菜品,盒饭也改成了饭菜分离,盖浇饭减少,改为了炒菜加米饭的形式。从那时起,餐车点餐的也逐渐多了起来。

  “现在旅客想吃什么点什么,全面满足旅客需求。”董泽刚说,他们餐车客饭改革时引进了新理念,提供旅客饭菜定制,推出了线路餐点等服务。根据季节的不同,换着花样精心搭配不同的菜肴:“春天乍暖还寒,做菜时注意荤素搭配;夏季比较炎热,就提供清淡的菜肴。”每换一条值乘线路,董泽刚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了解沿途旅客的饮食习惯与喜好,有针对性制定菜谱。比如上海人喜欢甜,他就做红烧肉,浓油、赤酱、口感甜,色香味俱全;湖南人喜欢辣,他就做剁椒鱼头,味道鲜美,辣劲十足;深圳人喜欢清淡,他就调制清爽可口的凉拌菜。

  董大厨说,这么些年,自己创制的金盅酿虾、两吃鱼、炸杏鲍菇盒、鱿鱼煲肉、葱油娃娃菜、苹果脆肉、啤酒鸭、软炸冬瓜、溜肝尖、蜜汁小肘、腐竹小炒、多味茄合、松鼠鱼、扁豆盒、巴鱼烧茄子、蒜香鲈鱼、剁椒鱼头、酸菜炖白肉这18道菜品一直很受欢迎,所以就保留到了现在。

  变化4 餐车主角“换人”,农民工食客多了

  董泽刚告诉记者,由于他的拿手菜口味醇香、营养丰富,成为车上的“招牌菜”,拥有大量回头客,其中就有不少农民工食客。

  “10年前到餐车吃饭似乎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多是条件好的商务、‘土豪’旅客到餐车点餐,农民工旅客的主食多是从家里带。”董泽刚说,现在在外劳作了一年的农民工旅客,春运回家路上也会犒劳一下自己,越来越多地三五成群来到餐车,点上几份可口的饭菜、要上几罐啤酒,惬意地吃一顿。

  餐车盒饭的口味变迁,是时代变化的小小缩影。还有两年就退休的董泽刚说,那些年跑过的车、做过的饭让人无法忘怀,餐车盒饭的“内容”在变化,可让旅客满意的宗旨始终没有变。

  ●吐个槽

  动车盒饭不好吃或因速冻影响了口味

  “火车上的乘务员总喊着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香烟啤酒矿泉水烤鱼片了啊,下联是白酒饮料方便面火腿肠了啊,横批是把腿收一下。”这条极具传播性的微博不仅戳中了众网友的笑点,也引来不少人吐槽。

  前两年,张先生乘坐普速列车时,曾吃过火车上的盒饭。“菜是热锅现炒的,有荤有素。现在动车上的盒饭全是速冻的,用微波炉加热后,米饭很硬,菜量也很少,不好吃。为什么普通火车上的饭菜比动车上的好吃?为什么高铁上售卖的饭菜虽然包装看上去比普通的好,但是味道却不如普通车上的饭菜好吃呢?”张先生的困惑是一些乘客眼中的“高铁未解之谜”,就此记者咨询了铁路业内人士。

  据悉,国内动车、高铁越开越多,列车餐食已逐渐告别了传统的热锅现炒,开始进入微波速冻时代。铁路业内人士介绍,普速列车上的餐食都是乘务组自产自销,动车组列车不能生明火,餐车上没有炉灶,餐食都是速冻之后运上列车,旅客选购时,再由列车员用微波炉加热后售出。动车盒饭不是车上现做,只能集中向供应商以成品形式进行采购,因而定价要比现做的盒饭贵一些。另外,速冻食品在物流中需要增加冷链环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口味,抬高了盒饭的成本。 

作者:张晓园   网络编辑:曹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