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WiFi“不设防”“红包”抢不完

14.02.2016  13:08

  “舅舅,我们建个群,您给我们发红包呗!”大年初二,舅舅家甚是热闹,午饭过后,家人围坐在沙发上开始了“红包大战”。在10个人的微信群里,一家人的“手气”都不错,分分钟把红包收入囊中。

  过年期间,微信红包满天飞,记者发现,在移动互联网相对落后的农村,“抢红包”已成为一种新的娱乐方式。

  在村里,抢红包已不是年轻人的专利

  目不转睛地盯着各种群,就怕出来个红包,自己错过好几亿;遇到“将某链接群发好友或发n个群”就能领红包,不管真假,先转发出去;吃完饭第一时间到群里喊一声“开始抢红包了”;除夕晚上不停地摇一摇、咻一咻,不管到谁家都是一名低头族……在农村,这已成为大多数年轻人的一种生活状态。

  春节期间,记者发现,亲朋好友拜年时聚在一起抢红包已成为一种“新常态”。三五亲朋临时组建一个亲友微信群,手气最佳亦或手气最差者依次接龙,众人一起抢,气氛热烈。每次发红包,有人可以抢到几元、几十元,有的人则只抢到几角钱,甚至几分钱。虽然不时有人会抱怨网络速度太慢、手机反应迟钝,没抢到大红包,但是每个人都很开心。

  另外,“抢红包”已不再是80后、90后的“专利”,不少中老年人也加入了“红包大战”。三姨和舅舅都已是年过半百的人,与黄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他们现在已是智能手机在手、抢发红包的高手,时不时在群里斩获手气最佳。

  “微信设定了每次每人抢红包的最高限额为200元,绝对数额不算高,因此抢红包抢多少钱对大家来说并不是重要的,大家在意的应该是相聚在一起交流的乐趣。”三姨表示,以前农村春节期间大家娱乐的形式只有打麻将、斗地主、打纸牌等形式,微信红包横空而出,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

  据腾讯科技提供的数据,仅猴年除夕,微信红包收发总量就达80.8亿个,共有4.2亿人收发红包。由此可见,这4亿多人中,来自农村的已越来越多。

  现如今,村里几乎户户都有WiFi

  “不用密码也没事,现在左邻右舍都有WiFi没人会蹭网的。”大年初一到三叔家拜年发现他家的WiFi没有密码,问起缘由,三叔这样说道。

  从全村只有几台电脑到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电脑,从有线网络到无线路由器,近几年,村里凡是有年轻人在家的,几乎都安了无线网。“一年也就六七百元钱,大家都安得起,看电视,玩手机也都方便。”三叔告诉记者,现在村里串门,进门第一句话就是问WiFi密码是啥,为了方便他干脆取消了密码。

  过年期间,记者发现,WiFi无线上网已成为村民的生活必需品,除了家里只有老人住的家庭外,其他家庭几乎都有WiFi。而为了方便过年期间的亲朋走访,不少人临时删除了家里设置的WiFi密码。

  大年初二,刚到舅舅家时,记者的手机里便不停地发出信息推送的声音,掏出手机一看,居然显示好几个可用的WiFi信号。

  “在济南,即使搜到了无线网络,通常还会因为没有密码而烦恼,没想到咱家乡现在也这么洋气,有WiFi信号还不用密码。”记者告诉舅舅。

  “搜到WiFi信号并不稀奇,你搜到的不止一个吧,我们这儿左邻右舍都把密码删了,就是方便过年来客人时大家方便用。”舅舅告诉记者,既使密码不删除,他也知道邻居家的密码。

  过大年,切莫让“红包”冲淡了团圆本意

  回老家过年喜庆而又快乐,家乡浓浓的年味和难以割舍的亲情是最让人魂牵梦萦的。虽然现在过年老家仍是鞭炮声不断,但总有一些与小时候“不一样”的感触,那就是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等科技元素走俏农村春节,不少传统的过年民俗已渐渐被冷落。

  虽然无线网络“吹”遍农村是好事情,也是大势所趋,但是传统民俗陡然遇冷,在一定程度上异化了春节生活。亲人相见,刚聊上几句,就匆忙拿起手机;爸妈在厨房中忙碌,子女却在埋头点击手机屏幕;小伙伴们互相攀比智能手机的大屏幕“面子”和应用,甚至是对移动流量的消耗;小孩子们更是拿着父母的手机面对众多好玩的游戏吃饭睡觉时都舍不得松手!

  随着网络的普及,大部分农村青少年的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了网络世界中,越来越具有都市感和时尚感的他们不再愿意接触“老”东西,所以有社会学者指出,增加传统民俗的吸引力和时代感,应该是格外关键的,而不应该一味的望“网”兴叹。

  佳节转瞬即过,切莫让“红包大战”占用太多团聚时光,也别让飞舞的红包成为春节的“第一主题”,冲淡了团圆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