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雕刻葫芦千姿百态 非遗技艺传承面临困难
东昌府葫芦展示
东昌府雕刻葫芦是因聊城运河而生的,雕刻用料非常考究,刻工纯熟。
齐鲁网聊城6月16日讯(记者赵志鹏)据文献记载,东昌葫芦雕刻在宋代就已经很流行。明清时,东昌府区商贾云集,繁盛一时。逐渐成熟的雕刻葫芦工艺,顺着运河漂到了聊城运河沿岸的农家。
6月15日下午,由中央、省级、市级30余家媒体记者组成的“风从运河来”采风团,来到古城区西大街的一家葫芦收藏店参观,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昌雕刻葫芦的制作工艺。
范制葫芦成龙的雕像、彩绘葫芦上热闹的集市、烙画葫芦上栩栩如生的人物以及用葫芦制作的各种器皿……走进东昌府葫芦藏品陈列室,各种艺术手法附加其身,千姿百态的葫芦使前来参观的记者们大开眼界。据店主贾飞介绍,他收藏的葫芦中有雕刻、针刺、釉雕、烙画、押画、彩刻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东昌府雕刻葫芦是因聊城运河而生的,它的雕刻用料非常考究,刻工纯熟,线条流畅,图案丰富,制作精良。”葫芦收藏店的店主贾飞告诉记者,东昌葫芦雕刻用料多以“大葫芦”、“亚腰葫芦”和“扁圆葫芦”为主,大体分三种:一是“上等葫芦”;二是“中等葫芦”;三是“花葫芦”。”
在面对记者提出,对聊城市葫芦雕刻工艺品产业发展有怎样的认识时,贾飞说,东昌府区葫芦工艺品的生产、加工企业大多数是以家庭小作坊的形式形成,企业成员由家庭成员组成,各自为营,规模小,收益低;葫芦雕刻水平不高,题材单调,且东昌府区的葫芦雕刻加工企业在设计上随意性较强,现代文化元素较少,技术制作比较粗糙,传统技艺面临传承困难。让普通的东昌葫芦变为有价值的藏品,提升人们对雕刻葫芦的艺术品位是他最大的心愿。
据了解,东昌府区葫芦雕刻技艺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葫芦,谐音“福禄”,具有吉祥、富贵寓意。历经一千多年的传承与发展,我国民间葫芦雕刻工艺水平不断提升,种植面积及消费市场逐步扩大。东昌府区葫芦雕刻工艺品已初具规模,不仅成为地方经济的特色产业,还代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销往世界各国,为传播中国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