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吕剧发源地“庄户剧团”竞放

02.08.2015  13:07

  第五代吕剧传承人杜瑞杰每年到社区、学校演出70余场
 

  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是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行于山东和江苏、安徽、东北三省部分地区,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迄今有100多年历史,1900年前后搬上舞台。在吕剧的发祥地东营市,吕剧以“庄户剧团”为载体得到继承和发展。庄户剧团由老百姓自发组成,自编自演曲目,目前活跃在东营村镇、社区的吕剧庄户剧团达58家。

  杜瑞杰老人是吕剧第五代传承人,也是牛庄镇庄户剧团团长,当地学校“吕剧进课堂”的校外辅导员。65岁的杜瑞杰8岁学艺16岁登台,唱了50多年的老生和丑角。现在杜瑞杰每年到社区、学校演出70余场,包括古装戏《墙头草》《姊妹易嫁》和为宣传普法编的新剧,深受当地居民喜爱。

  杜瑞杰表示,吕剧是最接地气的剧种,当前的庄户剧团符合吕剧沿承规律,在农村和社区很有活力。
 

  李云和7岁的孙女同台演出
 

  目前,杜瑞杰收了10位徒弟,其中最大的50岁,最小的16岁。杜瑞杰坦言,现在吕剧发展面临的传承问题很严峻。他希望年轻人更多关注吕剧、认识吕剧,进而热爱吕剧。同时,他打算将吕剧“三老”进行修改创新,注入新的时代元素。

  春之吕艺术团团长李云称,如何引导年轻人热爱这个剧种,是吕剧长远发展的关键。现在,除了平时演出,她开始着力培养7岁的孙女。李云告诉记者:“孩子很有表演天赋,从小就喜欢看我唱戏,希望她能够把祖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传承下去。”

  据悉,近年来当地政府对吕剧越来越重视,加大了对庄户剧团的扶持力度,专门为他们建设了排练厅和舞台,发放演出补贴,加强专业队伍与人才培养力度,目前当地吕剧传承队伍越来越壮大,演出水平也得到较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