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推进湿地修复 着力打造“生态之城”

29.12.2015  01:02

 

东营是山东省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湿地生态系统也是东营的主体生态系统。水,是东营的特色,也是这座城市的灵魂。东营市依据中心城临河沿海、湿地资源丰富、城水相依共生的特点,加大环城水系建设力度,同步建设沿岸配套景观绿化,将水系与城区湿地有机相连,建成了环城水系公园、明月湖湿地公园等以水为主题的城市公园,仅东城水系长度就达25.6公里、水面面积220余公顷,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城区湿地生态系统,大大改善了城区生态环境。


打造“湿地之城”、“生态之城”,已成为东营市矢志不移的目标。近年来,全市制定出台了《东营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和《湿地保护管理办法》,实施了百万亩湿地修复工程。同时,发挥城区北部湿地资源丰富的优势,投资43亿元实施47平公里的金湖银河生态工程,开挖两条生态河道,引黄河水自流入城,建设30平方公里的湖面和湿地,实现了大河大湖大海贯通,城市之中有湿地,湿地之中有城市,成为东营市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全市各类湿地面积55.21万公顷,有近海及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等5类14型。作为典型的滨海河口湿地,东营湿地具有典型的原生性、脆弱性、稀有性以及国际重要性等特征,是全国六大最美湿地之一。


东营市很早便意识到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早在1990年,东营市依托一千二林场、孤岛林场、大汶流草场以及周边区域建立了黄河三角洲市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5.3万公顷。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连续晋升为省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志着东营市湿地保护管理进入了法制轨道。自然保护区先后加入了“《人与生物圈》(MAB)网络”、湿地国际亚太组织“东亚—澳洲涉禽保护区网络”、“东北亚鹤类保护区网络”,被列为我国湿地、水域生态系统16处国际重要保护地点之一。2010年,东营市明确了林业部门是湿地行政主管部门,把湿地保护和恢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还委托国家林业局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了《东营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2011-2020年)》,《规划》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湿地保护的原则、目标和整体布局,提出了湿地保护管理的政策措施,填补了东营湿地保护的空白。为了建立健全湿地保护利用制度,推进湿地资源的依法保护,2011年,东营市政府出台了《东营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2014年,东营市政府又把《东营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纳入了规范性文件出台计划。


近几年,东营市为阻止湿地功能减退,对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汶流、黄河故道等区域湿地进行恢复建设,利用黄河调水调沙,开展了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水暨刁口河流域恢复过水试验,修复湿地10万亩。通过加大湿地保护措施,全市湿地保护面积达到了17万公顷,湿地植被得到恢复,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鸟类种类已由建市初的265种增加到367种,约占全国鸟类种数的21%。2012年东营被中国野生动物协会授予“中国东方白鹳之乡”称号。


湿地公园建设已成为近期东营湿地保护工作的主要努力方向。近日,东营区龙栖湖湿地公园、利津县凤栖湖湿地公园和广饶县孙武湖湿地公园通过了省级湿地公园评审。项目建设期限为5至7年,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地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对丰富生物多样性和发展生态旅游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