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经技开发区做企业贴心人 “优服务”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03.02.2015  01:11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把一流的软、硬环境提供给辖区企业,做到优质服务到位、环境建设到位、智力支持到位,企业长势“旺盛”,地区经济也实现了稳增长、提质量、增效益的良好局面。

  提供“保姆式服务”   为企业发展做足“功课”   “没有开发区的帮助,就没有我们公司现在的发展。”近日,提及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公司的帮助,泰恩斯动力传动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延峰仍然记忆犹新。因为拓展业务需要,他们公司开工建设了300多亩地的新厂区,但资金遇到了困难,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获悉后,经过多方考察联系,促使斯伯特投资有限公司与泰恩斯动力传动设备有限公司达成了1500万元的合作,有效解决了该企业的资金困难。   像泰恩斯一样,由于中小企业对外依存度较高,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原因,可能会遇到一定程度的经营困难,部分企业甚至陷入了生存困境。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向上争取、金融支持、社会融资的多渠道、多层次资金投入机制,为项目搭建起了银企对接平台。目前,全区共有各类金融组织34家,其中银行类金融机构14家,初步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为两翼,保险、小额贷款、融资租赁、融资性担保公司等为补充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此外,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政银企座谈会,现场银行与企业共签订贷款意向33亿元,对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企业有困难,政府走在前。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企业满意度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企业发展提供保姆式服务,切实提高了服务水平。   在企业手续办理阶段,开发区实施项目绿色通道制度,按照“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的原则,对原有审批流程进行再造,把能评、安评、环评、水评、总平面设计等审批事项放到一个平台同步实施,各审批部门同时假定本部门需要的前置条件全部成立,先行办理本部门事项,待所有前置条件补充完备后,集中批准,统一送达。通过优化流程,该区把项目审批时间由158个工作日压缩到了17个工作日。   在企业建设阶段,组织实施现场观摩法,定期组织各推进部门及职能部门到重点项目现场观摩,及时化解企业难题。去年以来,已召开各类现场办公会20余次,现场了解了项目进展及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研究制定解决方案、落实责任部门、限时解决项目难题,加快项目进展。   在企业生产阶段,开发区建立了以“三进三联”“结对帮扶”“驻企联络员”等活动为载体的干部联系企业制度,把人员全面下沉到服务一线,在方便企业和提升效能上下功夫,从企业角度考虑问题,帮助企业出谋划策,为企业生产和经营搞好服务出实招、办实事,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此外,开发区严格落实《百企升级计划》、《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在企业规划、项目用地、政策配套、对外合作、服务平台建设上给予支持和保障;还组织对区内100家规模以上企业和26家中小企业逐个进行摸底,帮助产业龙头企业完善发展规划,鼓励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对外合作,推动企业加快剥离非主营业务,加快规模膨胀和转型升级。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让“企业之家”更具承载力   1992年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之初,辖区仅有一条普通公路,水、电、路、讯十分不便。如今,一批大型场馆、交通设施、市政配套设施和水气污染治理等项目陆续竣工投入使用,开发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形象也进一步得到提升。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牢固树立生态绿色城市理念,围绕产业发展和群众需求,加快产城一体化建设,一座宜居宜业、幸福美丽的新城正在加速崛起。该区突出规划引领,高标准编制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重点区域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专业专项规划,形成了科学完善的规划体系,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产城融合框架基本形成,发展后劲十足,全区优质项目遍地开花,项目建设的广度和力度前所未有。   在东八路东工业园内,一个个项目正拔地而起,为原本的盐碱地增添了一抹生机。“总长37公里的14条道路纵横贯通,盘活了东八路东工业园,为项目入区打通了坦途。”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程鹏说,工业园12平方公里产业园配套已全部完成,为工业园吸引更多项目奠定了基础。   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上,开发区积极作为,广利港区已完成海域迁占面积97809亩,疏港道路实现路基贯通,海红路改造工程地基处理和降水强夯基本完成;临港产业区起步区道路竣工11条,完成桥涵12座,铺设雨污水管线83.4公里,完成土方回填300万立方米,1125盏LED路灯及四个主要路口的交通信号设施已投入使用;东八路东工业园道路、泵站、绿化工程已基本完成,项目基本布满,园区面貌极大改观,主体产业区实施生态环境工程3项、道路桥梁工程2项、民生工程3项,城市配套功能进一步完善。   “宁可步子慢一些,宁可少要几个项目,也要坚持科学发展,也要实现生态与发展并重。”“要耐得住投资寂寞,要经得住历史考验。我们今天引进的项目要为后人造福,而不是让后人买单。”这些,已经成为开发区上下鲜明的共识。立足高效,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是开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他们狠抓环境保护,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勇气,采取严格监管、铁腕治污等综合手段,推进滨海新材料园环境整治,对滨海新材料园现有化工项目进行生态化循环化改造,污水处理厂实现达标排放。目前,开发区“环保区域性限批”成功解禁,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已经进入验收阶段。   不遗余力招大引强   引领区域转型发展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把重大项目的谋划和建设作为区域发展的命脉,集中优势资源,全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进大项目、好项目,把目光锁定世界500强企业、国内500强、上市公司500强、民营企业500强,国家科研院所,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大型跨国公司,用重大项目引领区域转型发展。   开发区深入推进产业链招商,编制产业链招商计划,补齐关键环节,完善配套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确保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针对原有招商体制改革,该区新设立了经贸招商局和科技招商局,充实了一批会招、能招、招好商的人干招商,原有投资促进局重点负责区外项目,经贸招商局重点负责现有企业新上项目,科技招商局重点负责软件和高科技项目,形成了招商引资“竞争合作、三驾马车齐驾”的格局。   围绕央企、国有大型企业和知名民企,开发区开展定向招商,突出招大引强,引进了总投资300亿元的18个大高外项目,中国商飞集团、中国华电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浙江传化物流、世界500强阿克苏诺贝尔、黄大铁路总部等企业纷纷落户,产业层次、品牌带动效应显著提升。   对于引进的项目,开发区按照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要求,对重大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各重点项目由分管领导、推进部门负责人、具体推进人员共同负责推进落实,进一步明确推进计划,实行“日报告、周例会、月点评”制度,推进过程中坚持“三定”“四包”和“五个一”,“三定”即定投资目标、定建设时限、定完成任务;“四包”即包形象进度、包固定资产投资、包协调解决问题、包快速建设;“五个一”即一个重点项目、一位领导牵头、一个部门负责、一套班子服务、一套推进措施,对项目建设进行全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