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东阿县精准扶贫实现了让“输血”真正变“造血”

12.08.2015  11:05

  核桃苗带来的脱贫希望

  东阿县刘集镇东苫山村,村民刘庆昆正是经过精准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后,刘庆昆被确定为扶贫对象。今年春,村里免费发放的核桃树苗让老两口感觉有了新盼头。两位老人分到了32棵核桃树苗。今年春天,老两口在自家房前屋后的空地上都栽上了核桃树苗。

  村支部书记刘凡昆说:“核桃树四年后可以结果,一棵核桃树可以产20斤左右的核桃,按照现在的核桃价格,一年一棵树能收入300元左右;十到十五年的核桃木是做家具的好材料,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是2000到3000元一棵,分到每年里面一年的效益在150元左右,这样一棵核桃树的一年收入能到450元左右,32棵一年的收入就是近15000元。”

  “像刘庆昆这种情况有很多,让他们选择在房前屋后空闲地上搞种植,本身也是我们扶贫工作精准化的一种体现,对于土地多一点的贫困户,我们就让他们种植在成方连片的土地里。这样分类进行,既节省了土地,又照顾了体弱多病老人的具体困难情况。”省委统战部下派东苫山村第一书记陈磊,对扶贫的精准化有着切实的感受。

  扶贫就要“真脱贫”

  按照习总书记“看真贫、真扶贫、扶真贫”的要求,东阿县在农村扶贫精准识别过程认真按照要求进行识别,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一批”的指示精神,分类施策,对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的群众,做到不浪费扶贫资源,采用互助金、产业发展等方式,进行扶持,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出让扶持资金(或苗木、家畜等)各自占股,由种养大户代为种养的方式扶持,保证了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精准扶贫要求的落实。

  该县鱼山镇姜韩村有256户931人,其中贫困户125户,贫困人口468人。2012年起,村里在省派第一书记帮扶下,建起了高端玫瑰产业园区200余亩。通过对市场考察、成功模式借鉴以及当地优势资源多方论证,村两委人员及群众代表表决通过了玫瑰地里养鸡项目的实施意向。财政扶持30万元,主要用于鸡舍建设及鸡苗补贴;贫困户以每户500元一股的方式,参与用于购置鸡苗、饲料及其它养殖费用。项目共覆盖了104个贫困户,408名贫困人口,实施主体为入股村民。

  东阿县扶贫办主任刁显国的体会是:精准识别工作的目的是脱贫致富,既然是“看真贫、真扶贫、扶真贫”,如何将扶贫的“输血能力”转化为“造血能力”,让贫困户凭借自己的双手和政府的扶持成功脱贫,是关键问题。从以往的扶贫经验来看,贫困户们缺乏养殖知识和经验,如果我们鼓励贫困户用扶持资金(或家畜)入股种养大户,同时在种养大户的带领下打工,这样他们既能拿到分红,又能领到工资,会收到更好的扶贫效果。(东阿县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