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马”八年(二)八年铸就“东马精神”

07.05.2015  12:08

我为“东马”来服务

 

八年的时间不算长,在历史的长河中恰如一滴水,难以察觉它的存在;八年的时间足够长,在只争朝夕的“东马”品牌打造中,这是奠定基石的八年。东营人用八年的时间,把名不见经传的马拉松邀请赛,打造成信心满满的力争国际金标的赛事。时间可以淹没无所作为的痕迹,岁月却阻挡不住沙中真金的光亮。记者连续5年采访“东马”,见证着东营人越来越严谨的赛事组织,见证着越来越大的赛事规模,见证着始终如一的奉献精神。“东马”已经不仅仅是一项赛事,而成为了一种象征,年轻的蓬勃向上的石油城的象征,东营人不断奋进的精神象征。

 

老吴很快乐

4月25日,周六,第八年“东马”开跑的前一天。

清晨6点,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享受周末难得的闲暇时,东营市体育局的老吴和他的同事们早已开始了一天忙碌。老吴全名吴宝金,与记者相熟多年,老吴是最亲切的称呼了。

在东营市体育学校院内的空地上,堆满了为“东马”沿途运动员补给点准备的桌椅、遮阳棚、运动饮料以及矿泉水。作为“东马”组委会物资供应和后勤保障工作的负责人之一,老吴的工作便是在赛前将这数以万计的物资保质保量地按时发放到各个站点,并在赛后将可重复利用的物资收回。

“塑料椅子有一部分老化了,搬运和摆放过程中一定轻拿轻放。”对于工作过程中的每个细节,老吴都不放过。而事实上,由于物资数量庞大,早在一天前,老吴和他的团队就开始将放在仓库的物资搬出分类、分站点摆放在体校院内,负责看管的工作人员要连续两天睡在院里临时搭建的帐篷内,以免物资丢失损毁。“提前搬出分开,今天下午十几辆车全部装好,明天(26日)一早启程运往各个站点,不会误事。”在记者的印象中,老吴每年在“东马”中都在协调物资保障这一块,“之前只是兼顾,后来就专门盯着了。”今年的“东马”,仅仅饮用水和功能饮料就多达十几万瓶,工作量可谓大,老吴介绍,这些饮用水和功能饮料已经按照参赛运动员数,细化到每一个人需要几瓶,“不能有丝毫马虎。”好在,经过几年的磨练,物资保障组已经形成了一个工作有序的团队,工作量再大,总能“轻轻松松”完成。

距离开赛的时间越来越近,老吴的工作也愈发忙碌起来,这个早晨,他们不仅要完成物资的最后分类和清点,还要将部分面包、火腿肠、矿泉水等装车,送到为赛事服务的裁判和志愿者手中。负责物资运输的是一家与“东马”有长达六年合作经验的搬家公司,每年比赛当日凌晨4点之前,搬家公司的十余辆车就会将所有物资送达比赛路线沿途的40多个补给站点。“他们和我一样,从一开始工作摸不着头绪,到现在经验丰富、得心应手。”老吴欣慰道,随着“东马”的越办越好,与之相关的工作人员也逐渐成熟,愈加有条不紊起来。

在记者的印象中,老吴是个干练的人。最近三年作为东营市体育局派驻的“第一书记”,到农村进行帮扶工作,今年是刚刚结束回到局里工作。即使在农村的那几年,每到“东马”,老吴都要赶回来为“东马”服务,“忙碌的时间也就几天,很多前期的工作市里、局里都已经谋划好了,我来也就是做点具体的活,不累!”年近五旬的老吴原本儒雅的脸如今黝黑了许多,这是岁月刻刀留下的痕迹,也是短短几天的“东马”忙碌所赐。但以往的细致和踏实始终没有改变。

“累主要是心累,这么大的赛事,千头万绪,不能有丝毫差错。不过这么多年就这样过来了,看着‘东马’一年比一年好,辛苦也值了,心里还是自豪多一些的。”老吴说不了冠冕堂皇的话,他的实在全用在了“东马”上。今年“东马”,记者提前去了一天,偷偷去“查岗”,老吴始终在现场盯着,作为老朋友,陪着吃一顿自助餐也是匆匆忙忙。尽管有提前的忙碌,但最忙碌的还是“东马”开跑的前一天和当天,连续几天休息不好,老吴的脸上有些疲倦,但精神头依然十足。

不便打扰老吴太多,看着他指挥着往车上搬运物资,今天的工作要持续到明天,老吴的这一天注定是要牺牲掉一多半的休息时间了。记者选择了默默离开,明年他还会在这岗位上忙碌,后会有期!

 

老刘很自豪

负责起终点赛场搭建工作的刘玉田,则是另一番忙碌。“为‘东马’服务了这些年,程序基本标准化了,还算比较顺利。”刘玉田不无“炫耀”地对记者说。

在府前大街的起点位置,几名工人正在道路两旁支起A字广告版,规划出主赛道位置,并在赛道旁搭建起供摄影摄像用的平台。刘玉田告诉记者,这些起终点搭建的一切工作将在当天中午12点前全部结束。从2009年起就伴随“东马”一路走来的刘玉田,每年都做着同样的工作,却每年都在这单调的工作中不断思考改进和优化的办法。近年来,大型赛事的举办多注重节俭,“东马”也适时采取了吸引社会投资、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逐步从政府办赛向社会办赛、协会办赛转变。在赛场布置方面,刘玉田和他的团队就下足了工夫,从以往的外行人亲自上阵,到购买专业的设计团队进行设计施工,再到全程外包给广告公司运作,工作的流程越来越专业、细化,而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却大大减少。“每年赛事结束后,参与赛事工作的每位工作人员都要写出书面的总结材料,分析工作中的不足,思考改进方法,在下一年的工作中力争做到更好。”刘玉田如是说。

八年“东马”,作为赛事服务者的刘玉田也深切感受着这些年“东马”为这座城市带来的变化,除了参赛人数增多、赛事规模扩大,刘玉田直言,“东马”的社会效应提高为城市建设带来的促进作用十分巨大。“第一届‘东马’,我们为了吸引参赛运动员,采取免费报名的形式,运动员来了我们包食宿,另外还发放纪念品。而今随着‘东马’的关注度逐年提高,运动员在缴纳报名费、食宿自理的前提下每年参赛人数还在不断增加,今年仅群众报名人数就超过了我们赛事的预期承载力,组委会曾不得不一度限制报名人数。”每年中央电视台的直播让更多人认识了美丽的东营,更让东营人为自己的家乡无比自豪。“第一年央视直播航拍之后,很多市民感叹,生活在这个城市这么多年,不知道原来东营这么美!”

今年“东马”组委会将工作人员细化分为竞赛部、安全保卫部、医疗卫生部、电视直播部、志愿者服务部、环境整治部、市场开发部、后勤保障部、文体活动部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各负其责,保证了赛事的顺利进行。与老吴和刘玉田一样的,还有众多忙碌在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尽管平时从事着各自不同的工作,但一到每年的“东马”筹备阶段,他们就立即“角色转换”,肩负起赛事某个方面的准备工作。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工作在赛事服务一线的“东马人”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付出,使得“东马”一步步从最佳赛事到金牌赛事、国际银标,走到如今争创国际金标赛事,这一步步不断的发展恰恰印证了“东马人”的用心、奉献、踏实、肯干,成就着简单而朴实的“东马精神”。

点评:老吴和老刘是为“东马”服务的东营人的一个缩影。上到市领导,中到每一个为“东马”服务的集体个人,下到市民,都已经跟“东马”融合在了一起,为“东马”,什么都可以让路。办赛者,牺牲的是大量休息时间,每年“东马”都在周末举行,既便于市民参与,又尽量减少封闭道路带来的影响,但也就注定了办赛者失去了大周末的双休。没有额外的补助,没有更高的酬劳,要求却有一个:为“东马”提供最好的赛事服务。于是八年“东马”下来,外人见证的是一个快速成长与进步的“东马”。当天部分道路封闭,市民理解,堵路不堵心,能在周末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东营市民已经习惯了每年一度的运动节日。“东马”继续,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在齐鲁大地上,东营人用八年的坚持不懈,打造着力争世界一流的马拉松赛事,也无意中锻造出了一种精神,一种“东马精神”:无私奉献,勇于创新,服务全民,追求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