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点丨让百姓看病就医方便快捷有保障

12.03.2019  20:01

    □ 本报记者 魏然 张春晓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保障基本民生,推动解决重点民生问题。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困扰百姓就医的难题。围绕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管好用好医保基金等关键问题,住鲁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村一级卫生机构接纳了40%以上的患者。村卫生室条件如何?谁来当村民健康的“守门人”?“织牢基层卫生网底非常重要。”3月9日,刚刚走下“委员通道”的省政协副主席、山东省立医院院长赵家军委员说,村卫生室做得好,百姓能就近看病,常见病、多发病就不会拖成大病,这才是最经济、最方便的。除了加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方便百姓就医以外,他还特别强调要提高村医的待遇和医疗水平,让百姓放心地在基层就医。

    “基层医疗机构招人难、留人难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乡镇卫生院10多年没进一个人,每年都上报招考计划,但没有人报考。乡镇医疗卫生队伍面临断层断档的窘境。”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科名誉主任孙伟代表说。

    她建议,可以推广安徽省天长市等地的做法,在尊重意愿、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由县级医院牵头,联合乡镇、村级医疗机构,按照“责任共担、资源共用、利益共享”的原则,组建县域医共体、医联体或医疗集团,实行县域内卫生技术人才统一招聘调配,统一管理使用,统一确定薪酬,打通人才向基层流动的渠道。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为基层提供远程培训、远程会诊、远程诊疗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令人欣喜的是,“大力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已经写入2019年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发展前景可期,对广大基层患者来说,无疑是利好。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这些举措,将很大程度上有效缓解“看病贵”难题。

    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卢林代表告诉记者,随着社会发展,疾病谱在发生变化,已经由传染病、感染为主,转变为慢性病为主,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后遗症等临床常见慢性病,需要长年服药。“我们神经内科门诊一年接诊大量慢性病患者,能用医保在门诊报销的很少。目前职工医保可以办理门诊规定病种,患者凭卡拿药报销,居民医保还不行。”卢林建议,尽快出台措施,把居民门诊慢病用药纳入医保报销,合理确定报销范围和报销比例,减轻群众负担。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紧落实和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尽快使异地就医患者在所有定点医院能持卡看病、即时结算,切实便利流动人口和随迁老人。

    山东在方便患者异地就医方面已经出台了不少实实在在的举措。省医保局副局长仇冰玉代表介绍,省医保局成立后推出的首批医疗保障便民惠民“十条措施”中,就有全面推行“一站式”结算和简化异地就医手续的内容,让老百姓看病报销少跑腿。

    在简化异地就医手续方面,我省取消了原来需要就医地提供的所有审批盖章,彻底取消异地安置(居住)人员每次住院重复办理备案手续,实现一次备案长期有效。“也就是说,参保人办理了长期异地居住手续的,在居住地联网医院可以持社保卡直接住院,不必每次住院都办理备案。”仇冰玉说。对于转诊转院,只要符合条件,医院可直接为患者办理转诊手续,医保部门及时将转诊信息上传到国家、省异地就医平台,患者就可以持社保卡直接就医结算,大大减轻了异地就医人员负担。

    医保基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钱,如何管好用好这笔救命钱,是代表委员们特别关注的事。“决不让医保基金成为新的‘唐僧肉’。”3月3日,在全国 两会 第一场部长通道上,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亮明立场。

    “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可依据的法律只有社保法及相关规定,只对基金监管和使用作了比较笼统的概述,缺乏可操作性。应通过制定医疗保险相关法律,进一步细化规范医疗保险基金使用行为,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体系。”民进山东省委主委、青岛市副市长栾新委员建议,除了立法保障,还应加强监管。

    她建议,加强稽查队伍建设,配备具有丰富临床医学和药学相关知识的稽查人员,以及审计、财务、法律等专业人员,集中力量重点查处涉嫌套取医保基金的医疗机构和涉及医保统筹基金支出的住院、门诊慢性病、大病医疗等医疗费项目,核查是否存在虚假住院、挂床住院、假发票、调换医疗费项目等套取医保资金违法行为。

    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给医保基金平稳运行带来了较大压力,一些地方出现“医保控费”。虽然初衷是为了遏制过度医疗,在实施中却容易导致医保管理机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之间的矛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医保经费控费及监管机制单一,缺乏社会化公开考核公示。”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委员认为,多元化的医保经费考核机制与透明监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建议尽快建立医保监管、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群体的多维度考评机制,对医保监管和服务实行更全面的公开监督。

    (本报北京3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