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专业入选低就业率专业榜 学生毕业即转行

16.10.2014  11:00
  



  

频现地方 低就业率 名单的本科 专业



  齐鲁晚报10月15日讯(记者 许亚薇 王光营 见习记者 范佳)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电子商务、贸易经济、生物科学……这些考生和家长眼中的热门专业纷纷登上榜单,成为就业“困难户”。播音与主持艺术、音乐表演、广播电视编导,这些在许多学校艺考招生简章上频频现身的“星光熠熠”专业,同样赫然列入全国就业率“困难户”名单。

  美术设计和汉语言文学

  成就业困难大户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整理了2012年和2013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名单,15个本科专业进入该名单。此外,在公布的分省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中,我省六个专业上榜。此次公布的近两年全国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有: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生物科学、旅游管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市场营销、动画等专业。

  在公布的分省就业率较低专业中,美术设计相关和汉语言文学出现次数最多,例如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上海、江苏、山东、广东、重庆、贵州等省份,美术设计相关专业就业率低,而汉语言文学则出现在河北、吉林、上海、浙江、福建、山东、湖南、广东、云南等省份的名单中。

  据了解,教育部整理发布该名单,是为了加强对高校专业设置的宏观管理,引导高校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教育部高教司提醒,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就业率较低的专业进行布点控制,各高校在申报专业时要参考此名单,避免盲目布点、重复设置。

  我省低就业率专业

  艺术类占一半

  根据教育部2012年9月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除国家控制布点专业,高校可根据专业目录设置专业,专业设置和调整实行备案或审批制度。

  据统计,实施新规后,92%的本科专业设置权直接交给高校,由高校自行决定设置和调整专业。专业设置自主决定权的提高,使得部分高校设置专业的趋利性随之增加。根据公布的名单,全国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中,四个为艺术类专业,我省就业率低的六个专业分别为音乐表演、应用心理学、音乐学、公共事业管理、艺术设计学、汉语言文学,艺术类专业占一半。

  “艺术类专业招生状况好,学费相对高,无论综合类院校还是理工科院校,大部分都设置了艺术类专业。”某艺术类培训机构负责人孔先生说,近几年,不断有新设艺术类专业的学校出现。

  与此同时,不少学生和家长认为,在高考前不太会关注将来的就业率。“如果孩子对专业没有特别的爱好,能上大学是第一步。”因为高考分数较低,济南的小李在高二时选择学播音与主持艺术,没有考虑过将来就业难的问题。

  专业岗位少

  毕业生只能 转行

  在山东,音乐表演、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心理学等六个专业成为就业老大难专业,记者发现这些专业毕业生极少从事对口工作。“我们专业本科有15人,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只有两人。”山东大学声乐专业毕业生小刘介绍,音乐学对口岗位较少,转行者很多。小刘最终从事了传媒行业。

  山东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大四学生小陈则体会到了自己找工作时的局限。她正备考公务员,查遍今年国考职位表,山东地区仅有一个自己专业的岗位。“都说我们专业适合考公务员,但现实是专业对口的岗位特别少。”小陈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去向主要是企业的行政管理或人力资源岗位,但有些企业对这一专业不太认可,更倾向于行政、人资专业的求职者。

  山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小郭表示,心理学专业岗位选择有限。本科同学有30%考上了研究生,10%当了公务员,其他大部分当了心理老师或进了公司人资部门。“认可心理学的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高层次的单位。我本科时在县城心理咨询室实习,来咨询的学生很少。

  “时髦”专业遇就业“红灯

  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动画……教育部最新公布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曾经挤破头的“热门”专业如今却遭遇就业寒流。专业热门一哄而上、遇冷就关门停招,高校专业设置如何走出尴尬之境?如何培养适销对路的毕业生?

  十年来艺考生增加30倍

  高校设置专业一哄而上,是热门专业就业率偏低的主要原因。长江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才生表示,学校不看就业情况,盲目开设新专业、扩大所谓“热门”专业的招生规模,从根本上讲是不科学的。

  2013年6月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已警示,动漫、法学、英语等专业已经成为具有高失业风险的“红牌专业”,报告建议通过削减招生来改善。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为了满足新兴产业和家长、学生的需求,纷纷开设新的专业。但是,由于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不足,一些新设专业“徒有其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就拿艺术生来说,在招考方面,大部分艺考生都是“突击战”,这导致整体生源基础质量不高。考前半年或一年接受三五个月的“突击密集”应试训练,再广撒网地报上几十所高校,最后进入一所“二本”或“三本”高校—— —这是许多包括播音主持专业在内的艺考生的“路线图”。对此,有考生戏言:“高二还是普通人,高三就成了‘艺术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储朝晖直言,“就业难,除了人才市场相对饱和,和许多艺术类毕业生并不具备从业的基本素质不无关系。

  专业徒有其表人才质量不高

  近年来,一些综合类、师范类甚至理工类、体育类高校纷纷开设艺术专业。十多年前,只有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专业院校设有播音主持专业。然而,记者15日查询“中国艺考网”发现,2014年秋季入学,约有148所院校公布了播音主持艺术高考招生简章。

  中国艺术人才网发布的《2013艺术教育行业分析报告》显示,2002年至2013年间,全国设置艺术类专业的高校从597所增加到1679所,艺术类考生人数从3.2万增加到近100万。

  与动辄上万的艺考火爆人数相比,毕业后真正愿意并且能够从事艺术行业的学子,可谓九牛一毛。《2013艺术教育行业分析报告》表明,全国各大艺术院校表演系毕业生,70%因就业不理想而改行。湖南某985高校播音主持专业,2014年共毕业38个学生,从事与播音主持相关职业的仅7人,此外还有同学没找着工作。

  此次公布的湖北高校本科专业最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中,中西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等看似“与大众生活紧密相连”的专业为何“中枪”?湖北大学教育学教授叶显发分析,这些专业本来是社会需求的,但诸多高校一窝蜂地设置相同专业,并在同一时期扩招,导致就业供需矛盾在现阶段集中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