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两年派驻556个基层检察室 为基层法治上保险

01.12.2014  11:02

  22日,全省检察机关全面推进派驻基层检察室建设工作会议召开,记者了解到,两年多来,全省已经派驻556个基层检察室。查村干部贪腐,纠正基层站所的执法瑕疵,这一股下沉的检察力量,为实现基层治理法治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契合了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将基层执法司法监督的触角延伸到了每个角落。

  执法监督>> 派出所长为工商所长开假死亡证明

  “人没死,咋还能开出死亡证明?”去年2月,孔镇检察室在下访巡访过程中,一条举报信息引起工作人员注意,他们隐约觉得其中必有蹊跷。果不其然,2004年4月,化楼工商所所长张某在化楼镇信用联社贷款20万元、在孔镇信用联社贷款10万元,2010年初为逃贷,找到化楼镇派出所时任所长刘某云和孔镇户籍员吕某友为其出具虚假死亡证明。

  拿到死亡证明后,张某让其在农村信用联社资产管理部工作的妻子赵某燕,通过电话联系时任化楼镇信用联社副主任纪某、孔镇信用联社主任李某民,要求二人将张某的上述两笔贷款上报联社资产管理部进行核销。纪某、李某民二人明知张某的上述两笔贷款不符合核销规定,仍上报核销,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8万元。

  在会议上,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吴鹏飞强调,派驻检察室要通过受理群众控告申诉、查阅案件卷宗材料、回访案件当事人等渠道,依法监督“两所一庭”的执法司法活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司法监督>> 一封匿名举报信将受贿庭长拉下马

  除了派出所,“两所一庭”还包括司法所和人民法庭。

  2013年2月1日,平原县检察院派驻恩城检察室接到匿名举报称:恩城法庭庭长杨某澎滥用职权徇私枉法,办理虚假诉讼,擅自修改起诉书中标的额,将本应由市中院管辖的案件在平原县法院立案,恩城法庭做调解处理,造成经济损失百万余元,社会影响恶劣,在此过程中有收受贿赂嫌疑。

  “涉及司法腐败,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该检察室迅速报告检察长。按照渎职案件线索统一管理的规定,平原县检察院将该线索报告德州市检察院。市院指定宁津县检察院管辖,于当年3月14日对杨某澎立案侦查,3月29日对其执行逮捕。

  不光监督乡镇的人民法庭,检察室还为基层司法所堵住了不少漏洞,还有司法所长因此丢了“乌纱帽”。

  揪出硕鼠>> 信息超市让村支书吐出小麦直补款

  近些年,各种惠农资金多了起来,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套取低保,截留小麦补贴等惠农资金的情况并不罕见,是贪污腐败的重灾区。

  但是,村子太多,涉及的人太多,即便是深入基层的检察室也难以做到逐一摸查,而且很多村民对补贴标准不了解,这该怎么办?到齐河县人民检察院派驻宣章检察室一看,就能找到答案。

  点开检察室大厅内触摸大屏幕上的“信息超市”软件系统,在“惠农资金监管”项目中输入一个村民的姓名或身份证号,屏幕上就立刻出现该村民的小麦直补、农机、粮种等有关补贴款发放情况,人口数、补贴面积、补贴金额一目了然。

  惠农资金信息晒一晒,就晒出了村里的“硕鼠”和“蛀虫”。今年7月,德州陵县派驻边临镇检察室工作人员向信息超市录入信息时,发现王连榜村支部书记王某春5口人补贴小麦种植面积为49.8亩,而同样5口人的王某林补贴小麦种植面积为9.5亩,差别为何这么大?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不光王某春,他的八个亲属名下同样有40多亩小麦,王某春涉嫌贪污小麦直补款3.8万余元。

  专家说法>> 从幕后到台前 基层法治更完善

  “重视基层法治建设,才能得民心。”谈到向基层派驻检察室,全国人大代表袁敬华特别强调了惩治村干部腐败。她说,自己在调研走访过程中,经常听到老百姓诉苦,但村民一般不会到县城里去投诉举报,村干部就更加猖狂。如今检察室到了乡镇,“赶集的工夫,就能反映问题。”

  “过去在农村,基层站所等执法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并不少见。”省政协委员黄勇说,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事实的确如此,最需要法律的地方在基层,法治最薄弱的环节也在基层。检察院通过设立派驻基层检察室,让检力进一步下沉,对在基层构筑更完善的法治体系意义重大。

  黄勇说,而如今检察官从幕后走向台前,不但派驻到乡镇上,还定期到村里去下访巡访,跟老百姓面对面,问题浮出来,也就好解决了,法律监督的触角真正深入到了基层,给基层治理法治化上了一层保险。

  原标题【 山东两年派驻556个基层检察室 为基层法治上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