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模式,垦利151个村生活污水得到处理

22.05.2019  18:50

 

 

  △垦利街道邵家村的2个污水收集池。该区有82个村庄采取这种模式收集处理污水。

 

  初夏时节的东营市垦利区乡村,风景如画,空气清新。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在垦利区很多村庄、社区,“污水沿街淌”永远地成为了历史。自2017年2月至今,垦利区根据乡村实际,探索出了建高效污水收集池、引进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将污水管线接入市政管网三种污水处理模式。截至目前,151个村实现了生活污水的有效收集处理。

82个村庄 

建起污水收集池

  5月中旬,记者来到垦利街道邵家村,这里的村北河道旁有两个污水收集池。村支书张贞昌告诉记者,这两个污水收集池于2018年10月份正式建成,容量均为4.5立方米。排水管道一端连着每家每户的厨房、洗澡间、拖把池,另一端连着污水收集池,污水收集池做了防渗密封处理。

  截至目前,垦利区已经有82个村庄建起了这种污水收集池。

  在邵家村村民魏大荣家,66岁的魏大荣一边洗碗,一边告诉记者:“以前,生活污水都是往街上乱倒,那时候要多脏有多脏。现在我们洗完碗筷,水就直接流到了下水道,最终淌入污水收集池,洗澡水也一样,我们农村的生活条件和城里一样了。

  村里当时修建排水管网的火热场景,张贞昌至今难以忘怀:“真没想到政府能给出钱修建标准这么高的排水管网。我们村共修了4500米,而且修到了每家每户的厨房和洗澡间,还给每家每户配套建设了拖把池。”原来,针对村级排水管网的建设,垦利区城管局专门拿出了“垦利标准”,要求污水管道必须入户,根据农户需求接入厨房、洗澡间、拖把池。而在农户家里,记者见到了这个非常走心的白色瓷质“拖把池”,它又叫“污水倾倒池”,这是一个口径400×400毫米的池子,可满足村民的污水倾倒需求。“院里有了这个拖把池,现在倒个脏水,别提多方便了!”村民魏大荣感慨道。

  邵家村总共609口人,现在只有200余口人在村里长期居住。过年期间返乡村民较多,污水收集池的作用就显现了出来。据张贞昌估计,5个月的时间,全村总共产生了8立方米左右的污水。3月10日,村“两委”组织厕改专用的抽粪车把这些污水统一运到了区里的胜坨污水处理厂。这次运污水,村集体仅需支付给抽粪车10元钱的抽取费。

  对于大多数村庄,垦利区选择了通过建污水收集池的方式处理生活污水。在投资上,这种模式户均不到3000元,但村民不用花一分钱,而是由区财政、镇(街道)财政按4:6的比例承担。

土办法让村庄低成本 

实现“污水收集、雨水直排

  在垦利街道联合村,污水收集池井盖附近的一块水泥挡板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原来,这是一个小型转换闸,可以让村庄低成本实现“污水收集、雨水直排”。村支书谭新山说:“有了这个转换闸,我们的污水收集就更加精准了!一般情况下,闸门处于打开状态,我们的污水直接流入污水收集池;下大雨时,我们就把这个闸门关上,雨水就会直接淌进河道。

  原来,为了给村庄做到雨污分流,垦利区城建局集众人之智慧,结合城市“截流式合流制”排水体系想出了设立闸门这一“土办法”。指着这个闸门,垦利区城管局公共事业管理股负责人李海涛告诉记者:“说实话,为每个村庄设计城镇标准的雨污分流管道,成本实在太高。而这个闸门的设计虽然很简易,但是也能实现雨污分流,关键是特别省钱,符合农村实际。

8套小型污水处理设备 

在农村社区高效运转

  垦利区永安镇惠鲁、惠丰两个农村社区吸纳了周边15个村的居民,其污水处理的需求相对集中。

  记者来到惠鲁社区,只见这里建了4个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污水日处理能力为360立方米,可完全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据介绍,这个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生物处理设备是一种通过添加微生物强化菌剂,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最终实现对生活污水净化并循环利用的新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它是在吸收国内外先进污水处理工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农村社区污水现状研制开发生产的一种设备。

  截至目前,垦利区总共有8套这种设备在运行,每套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投资20万元左右,处理后排水水质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处理后的达标水排入沟渠后可作为农业用水。

拥有“地利”的28个村庄 

污水直排市政管网

  对于靠近城区、镇政府驻地、工业园区的村庄和新型农村社区,垦利区则采取了将污水管线接入市政管网的办法。垦利区辖区内有5个标准化污水处理厂,因此,沿线村庄的污水就可以直接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民丰村、复兴村等28个村庄皆采取了这种处理方式。相比其他模式,这种模式成本最低,当然,这种村庄要求拥有地利之便。

污水量达不到 

6套设备成了“蓄水池

  然而,与惠鲁社区不同,永安镇镇南村的单体污水处理设备却闲置了起来,目前,只能发挥“蓄水池”这个第二功能。这个设备于2017年1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可实现日处理污水10立方米。然而,这套设备运行了一两个月就停了。

  镇南村现有住户226户,居民621人,在人口规模上算是大村。根据当初的测算,该村每天的用水量在35立方米左右,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在10立方米—20立方米。如今,伴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大量增加,再加上农村群众用水较为节约,餐厨水部分用于喂养畜禽,洗刷废水多用于泼洒降尘,现在村里每天产生的污水远远不足10立方米。

  “污水的量达不到,我们投进去的菌很快就被饿死了。有时候,污水淌不到设备就干了。”望着这个闲置了许久的镇南村生活污水处理点,永安镇物业办主任刘守柱无奈地说。这是他始料未及的,而在此之前,政府已经为该村投资80万元铺设了排水管道,投资20多万元建了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像镇南村这样只能发挥第二功能的污水处理设备,垦利区还有5个。

  这些村的污水只能像那82个村一样,定期抽取,集中处理。垦利区城管局分管农村污水收集处理的主任科员唐爱民丝毫没有回避问题,他说:“说实话,我们没想到,有些村庄产生的污水太少,连菌都养不活,目前设备只能暂时闲置了,将来污水量增大的时候,我们再重新投苗,重新启用。”他坦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心”现象会越来越严重,如今,大多数村庄的实际居住人口不及户籍人口的50%,污水的产生量与理论测算值差距较大。

  今年,垦利区有25个村正在建设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待工程验收合格后,垦利区会有五成多的村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收集处理。

 

      农村大众报记者刘真真通讯员张祥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