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与我们“亲密接触”的贴心人!
开公司离不开会计师,打官司离不开律师,申请专利还得找个专利代理人,民办医院医生、民办学校教师等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身边,有那么一群人,已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群与我们每个人都有过“亲密接触”的贴心人——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
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指根据市场经济需求,利用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接受委托,在鉴证、咨询、服务等组织中提供知识性产品服务的人员,以及在社会团体、基金会和社会服务机构等非营利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或提供专业服务的人员。
这个群体总体呈现年轻化、知识化、收入较高等突出特点。数据显示:这一群体中35岁以下的约占72%,本科以上学历的约占77%,中高收入者约占73%。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五个显著特征。
职业资格较高,专业性突出。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在新的社会阶层中整体学历最高。如执业房地产估价师学历100%在大专以上,94%的注册税务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80%以上的律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他们职业资格要求较高,多数需要通过专业资质考试或认证。
工作涉及面广,服务性鲜明。该群体接触社会面广,服务范围广泛,涉及各领域、各行业。近年来,全国律师共办理诉讼和非诉讼案件1300多万件,为50余万家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担任法律顾问,提供公益法律服务1000多万件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54万件;全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提供专业服务的范围涵盖了包括2800余家上市公司在内的420多万家企业、行政和事业单位。
内部构成复杂,差异性明显。各类组织发展很不平衡,不同行业或领域的中介组织或社会组织之间、同一行业或领域的中介组织或社会组织之间、甚至同一个中介组织或社会组织之间,其从业人员的人才结构、收入待遇、地位影响、利益诉求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
思想主流积极,责任感较强。多数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向上,社会责任感较强,具有服务社会的专业优势和职业精神,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大量公共产品和服务,是四个群体中社会公共事务参与度最高的,特别是律师等群体参政议政愿望强烈,议政建言能力较强。
发展速度较快,成长性明显。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年均增长率都在10%以上,其中基金会数量年均增长23.5%,全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业务收入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对于这群我们每天都在打交道的人,统战部门是如何“放出大招”、做好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积极作用的呢?
——搭建教育平台。加强教育和培养,发挥优秀分子的示范引领作用,使他们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的带头人,成为诚信执业、服务公益的带头人。
如青岛市将社会组织代表人士纳入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季度学习考察制度,举办专题培训班32期,培训代表人士2100余人次。
——注重服务激励。与有关部门配合,通过调研、座谈等方式,倾听心声、了解需求,提供表达诉求的载体,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增进社会归属感、政治认同感。
如天津市委统战部主动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帮助解决律师执业权利保障、参与立法协商、开放职业交流、畅通入党渠道等问题。
——发挥专业特长。积极搭建平台,引导他们利用专业优势,围绕经济发展、深化改革等中心任务,发挥服务大局的优势作用。
如大连组建社会组织人士“同心·滨城智库”建言献策专家团,围绕大连振兴发展、加快“两先区”建设、助力“十三五”、自贸实验区建设等主题,举办7期建言献策沙龙,形成70余篇理论成果。
——参与社会治理。结合他们的不同特点,探索组建群体服务团,通过提供专业化公共服务,化解社会矛盾和问题。
如湖北律师联谊会、会计师联谊会分别开展了涉法服务老区行、捐资助学公益行等活动,“律师服务团”成员曹亦农主动参与恩施州依法解决涉法涉诉信访积案100余件。
——创新联谊方式。探索创建不同类型的联谊组织,作为沟通交流的桥梁纽带,利用“互联网+”平台,构建交友平台,创新联谊方式。
如重庆建立新专联、行业协会等主题QQ群、微信群等10多个“网上家园”,促进联系交流网络化、经常化。(文字来源中央统战部微信公号“统战新语”)
编辑:栾美群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