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七十年”全国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11月9日,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主办的“中国文化七十年”全国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会议围绕“七十年来中国文化的变革与发展”“七十年来中国文化建设的成就与经验”“七十年来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成就”“七十年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七十年来中国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七十年来中国文学的创作与研究”及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其他议题展开,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们积极参会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少红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对拨冗参会的诸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张少红在致辞中表示,文化建设七十载,历经社会主义文化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三个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回顾过去,七十年的文化成就让人倍感激励,展望未来,我们应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进步的历史任务。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张伟研究员主持会议开幕式。
开幕式后进行的主题发言汇聚了国内外知名学者,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对“中国文化七十年”的相关议题进行了阐释。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办公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与管理系主任胡惠林教授就新中国七十年文化发展的基本逻辑与特征发表了真知灼见。他认为,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电影放映与文化普及,到改革后文化消费市场的出现,中国需要有自己的文化体系、文化产业。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中国的文化在开放与发展中走向未来,走出了自己的中国道路。
日本佛教大学文学部中国学科李冬木教授从自身学术背景出发,重点关注了留学时代从“周树人”到“鲁迅”的精神建构过程。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学术研究部主任、《运河研究》主编李金陵先生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切入,认为运河是流动的文化,希望济宁市能围绕运河文化多做文章,挖掘出济宁市的济州古城的历史文化与旅游特色,把济宁打造成江北小苏州,这不仅是对城区的一次永久美容,而且要给全国人民奉献一处身心愉悦的度假胜地。
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孙丽君教授以哲学诠释学的视野探究了新中国七十年文化变化动力及其发展方向;济南大学历史文化与产业学院张廷兴教授关注了民俗与移风易俗的重要问题;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刘良海研究员就文化的多元发展与交流互鉴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文化应该既要互鉴又要共存,必须要有科学选择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李然忠研究员从电影热点切入对新中国七十年对外文化传播的创新与突破进行了探讨,他认为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科技就是文化,文化也是科技的展示。近年来,中国的网剧、互联网文学和抖音不仅红遍大江南北,而且走出国门,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中国文化已经开始走向世界。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卢衍鹏教授从文艺批评的角度讨论了七十年来中国文论的话语建构。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张伟研究员以中国文化在英美的传播情况为例对中国文化七十年的对外传播与交流进行了分析与反思,提出了独到见解。
午后开始进行的大会发言部分,汇聚了浙江大学、山东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齐鲁师范学院、山东女子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山东省图书馆、济南市社会科学院以及山东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和学者们,他们分别从影视文化、侠文化、黄河文化、泰山文化、说唱文学、民俗文化、土味文化、传统文化、儒家文化以及文化治理、文创产业等多种不同的视角对“中国文化七十年”历程中更为细节化的内容进行阐释与探讨。
最后,文化研究所所长张伟进行大会总结。她指出:新中国70年巨变,我们国家正在向文化强国迈进,我们的文化成就和影响已经积淀为一种深沉而持久的力量,在强国建设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与会专家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在方法和视角上都呈现出新的面貌,这些研究不仅是山东文化研究的代表,而且在中国文化研究中也具有独特的位置,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和深入研究,代表了中国文化研究的深度与最新进展。发言最后,张伟代表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同仁们期待各位专家、学者能够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加深交流,未来产生更多的学术探索与争鸣。
在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下,在山东社会科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文化研究所全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文化七十年”全国学术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撰稿/郑艳 摄影/杨茗淇 李萍 编辑/刘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