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农村文化到底缺啥

26.06.2015  13:44

  6月17日一大早,湖南省衡南县泉溪镇文化站的文化活动室就传来《浏阳河》的音乐声,几个村民在旁边跟着哼唱,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坚守了20年的文化站站长阳英姣也同他们一起乐呵起来。自从实施免费开放后,来文化站的人越来越多,阳英姣感慨:“这些年政府重视基层文化建设,镇和村里全都配备了各种文化设施,大伙儿得空了都会想到来我这里。”

  农家书屋、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乡村电影放映室……近年来,随着我国基层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央和各级政府不断采取措施丰富和满足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农村地区的文化生活状况。在一系列文化政策落地和资金投入使用之后,农村文化生活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村民们还缺啥?近日,记者走访了北京、湖南的3个村,通过实地探访,捕捉到了一些答案。

    设备维修缺少专业人员

  30多岁的王红玲是北京延庆县沈家营镇兴安堡村的文化组织员,由于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她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从而应对各种工作挑战,上培训班、自己找书看……她希望自己能够快速成长起来。而在文化设施的维修方面,王红玲觉得即使自己有三头六臂也弄不明白,“况且这不是光有体力就能干的事”。在电影放映厅里,当她熟练地给记者演示如何播放电影时,不禁遗憾地说:“虽然现在农村都给配备了电影放映设备,但这些机器一旦发生故障,我们就没辙了,因为没有会维修的人。”

  在农村,文化设施的覆盖率迅速上升,大部分乡镇可以达到设施全覆盖,但是文化设施设备的维修问题却是个难事,设备坏了,往往几年都无人问津。延庆大榆树镇文化站站长杨连生说:“比如电影放映厅里的设备坏了,没人会修,久而久之,这些地方就成了下雨天村民跳广场舞的场所。”

  在湖南省衡东县新塘镇宋坪村,一座集办公场所、农家书屋、卫生室、健身场所于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在绿树成荫、红瓦绿墙的映衬下显得生机盎然。农家书屋里,几位老人在翻看报纸,在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电脑前,年轻人在观看相声视频。自从村里有了这些文化设施,他们在农闲时就会过来逛逛。

  为了满足村民的文化需求,宋坪村村长向忠华花了不少心思,看到电脑等设备旧了,他就从自己的公司拿钱出来更新设备,但是时间一长,他发现设备虽然更新换代了,但缺少技术人员,设备出了故障也只能干瞪眼。所以,他认为,农村文化生活的保障急需专业技术人员的有力补充。

   文化活动缺少专业指导

  北京延庆大榆树镇高庙屯村的“一枝花”秧歌队是由20多位村民组成的,由于成员中只有一名男性,大家打趣地称他为“一枝花”。秧歌队刚组建时,很多村民因为旧有观念不愿加入,在村里文化组织员和一些文艺爱好者的带动下,秧歌队人员不断增加,现在他们经常在全县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舞蹈队也是村民们自己组织的,他们自己编排的《红色娘子军》、《欢聚一堂》等节目在多次比赛中获奖,成为全村人的骄傲。如今,村里人都把这些当做自己的业余爱好,每天吃完晚饭,大伙就聚起来尽情地唱啊、跳啊。

  通过参加各种比赛,村里的文化队伍开阔了眼界,表演水平逐渐提高,队员们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准?村民们普遍反映,需要有专业的老师指导才行。

  在湖南农村,由于大多数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常住村里的只有老人、孩子和妇女。对大部分老人来说,看书、上网等都是年轻人的喜好,年轻时常听的花鼓戏才是他们的心头好,所以一些票友就组建起了自己的团队,空闲的时候就吹拉弹唱,过把戏瘾。有时他们还会给村民唱上几段,慢慢就成了村里很受欢迎的文化队伍。对此,不少村干部认为,如果要提高农村业余文艺团队的水平,同样需要专业老师定期的指导。

    书屋建设应关注孩子需求

  11岁的李小红是北京延庆县沈家营镇兴安堡村人,正在读小学五年级。他刚满周岁时就被外出务工的父母送回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自从村里有了益民书屋,他读书的兴趣越来越浓,他说:“以前放了学不知道干啥好,写完作业特别无聊,现在有了书屋,可以挑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看。”

  2005年,北京市启动了农村读书益民工程,建设益民书屋。位于兴安堡村委大院的益民书屋虽然只有70多平方米,却是孩子们最喜欢来的地方,尤其到了寒暑假,到这看书的孩子非常多。看到这些,文化组织员王红玲非常欣慰,但是时间长了,她发现,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超出了她的想象,这里少儿读物的数量有限、种类单一,有些孩子来几次后就不愿意再来了。所以,她特别希望益民书屋在书籍的配备上多考虑孩子们的阅读需求。

  纵观我国当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地区的建设是整个服务体系建设的短板,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否到位又直接关系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成败。因此,各地政府在加强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更应俯身为民,从细处着手,了解当地的实际困难和真实需求,有的放矢地提供服务,不要让建好的文化设施成了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