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基层文化服务要算“综合账”

02.07.2015  13:01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政策和资金倾斜,诸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建设以及科技普及、普法教育等一大批文化惠民项目扎根乡村,极大丰富了基层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但在实际运作中,由于缺少统筹协调,基层公共文化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等问题,各文化惠民项目各自为战,造成基层文化设施和服务资源重叠性浪费,难以发挥整体效益。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刻不容缓。

  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整合了农村演出舞台、文体活动室、农家书屋以及讲堂等设施资源,统筹并完善了各类服务网络,符合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要求。

  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不是“应景”的形象工程,不能“下个文件、挂个牌子、订个章程”敷衍了事,它是一场长期的、艰巨的“攻坚战”;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不是单独的“项目”,它需要被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新型城镇化规划,在基层百姓需求的引导下,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长期规划。

  早在去年8月,山东潍坊寒亭区就启动了农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程。他们先“摸清家底”,再整合资源,坚持不新建馆舍,依托已有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开展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以及文化培训等综合性公益文化服务。在笔者看来,这种做法值得点赞。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不是要“另起炉灶”,也不能让基层群众和财政背上“过于沉重的包袱”,改建、扩建能解决的坚决不新建。建议以村(社区)文化室等为主体,或依托农村中小学闲置设施,统筹各部门资源,建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

  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好容易用好难。平时“铁将军把门”,上级检查时,雇几个村民进去充数的“空壳中心”要不得。用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就要以它为阵地,培育一批基层文化队伍和文化志愿者,扶持业余文艺团队和乡土文化能人开展文化活动,鼓励他们创作和演出党员教育、农技推广、卫生计生等题材的贴近生活的主题作品,这样既能丰富基层百姓文化生活,也实现了文化宣传的目的。

  建好并用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才能真正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