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脊梁——梁漱溟展览”山东开展

23.10.2015  18:07

由北京大学、中国孔子基金会、山东省文化厅联合主办的“中国的脊梁——梁漱溟展览”10月23日在山东省博物馆正式开展。该展览以“弘扬儒学”、“乡村建设”和“政治担当”三个板块讲述了一代大儒梁漱溟先生跌宕起伏、勇于担当的一生。

梁漱溟(1893—1988),是当代中国卓越的思想家,自学成才的国学大师,现代新儒学的开拓者,乡村建设运动的伟大实践者,影响中国至深至远的爱国民主人士。而山东,既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里,也是“最后的儒家”——梁漱溟的第二故乡。在孔孟之乡举办梁漱溟展览,既是历史的机缘巧合,也是弘扬儒家文化,实现中华复兴的现实需要。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在开展仪式致辞中说,1917年,梁漱溟先生应蔡元培先生邀请在北大执教,在北大执教七年间,也是他思想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他立足于中国的思想文化,对东西方思想均有沉潜的比较和研究,学贯中西、会通儒佛,他注重将理论与具体的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出生于1893年的梁漱溟先生经历诸多历史事件,他的一生与时代的变换紧密相连。今天,我们要学习他勤于调查、立足当下、求真务实、勇于担当的实践精神。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山东省北京大学校友会会长墨文川介绍本次展览的筹备情况时表示,此次展览从弘扬儒学、乡村建设和政治担当等三个板块,通过图片、文物、文献、书画、视频和雕塑等多种形式,再现他那个风云多变的时代,他在个人和民族进步上努力奋斗的身影。梁漱溟先生苦心孤诣、铮铮铁骨、勇于担当、一往无前的精神是宝贵的遗产,今天仍然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梁漱溟先生是20世纪我国杰出的国学大师,他也被称作“新儒家”的代表,梁先生一生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立场,在诸多政治风浪中,始终如一,矢志不渝,是一位胸怀坦荡、知行合一的真儒家,也被美国学者艾恺称为“最后的儒家”。1985年,梁漱溟先生接受中国孔子基金会时任名誉会长谷牧和会长匡亚明的聘请,成为中国孔子基金会名誉顾问,是基金会早期工作的见证者和执行者。

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王大千在致辞中表示,上个世纪30年代,梁漱溟先生离开他执教七年的北京大学,在山东领导了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作为饱读诗书的学者,他走出大都市,埋头乡村建设,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做出了理论和实践双重贡献,是名副其实的儒者。通过展示梁漱溟先生高尚人格和事迹,对立足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当前正在全国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推动作用。

王大千说:“在城镇化、都市化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中国孔子基金会开办了孔子学堂,其中农村是孔子学堂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希望通过此举措帮助民众找回‘乡村记忆’,留住乡愁,留住质朴。从本质上看,乡村版孔子学堂的建设,就是要承接梁漱溟先生的事业,在新时期新条件下,把我们的乡村建设得更具有人文气息和和美气氛。

开展仪式上,梁漱溟长孙、中国孔子基金会梁漱溟研究中心主任梁钦元代表梁家后人向北京大学校友会赠送梁漱溟先生著作《我的自学小史》。

2015年10月18日,中国孔子基金会梁漱溟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梁漱溟长孙梁钦元出任主任,该中心主要从事梁漱溟思想研究、文化遗产整理与保护、学术会议筹划与执行、青少年国学教育培训及心理咨询、家风家教文化传扬等工作。

据了解,此次展览之后,所有展出图片资料将重新整合,作为中国孔子基金会“从孔夫子到梁漱溟”大型图片展览的一部分,在孔子博物馆永久展出;同时,中国孔子网将开辟专门的网上展厅,打造“永不落幕”的梁漱溟展览。

中国的脊梁——梁漱溟展览”将从10月23日持续至27日在山东省博物馆连续展出5天。(胡洪林 杨晓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