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意在适应经济"新常态"

13.12.2014  21:06

  1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作为一项主要任务,同时提出依靠促改革调结构,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等具体要求。值得注意的是,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样,今年的会后公报再次一字未提房地产。(11月12日 综合中国经济网)

  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进入了一个阶段性调整周期。在持续低迷态势下,楼市存量库存的消化压力很大,市场层面可用“严峻”二字来表达;以至于业内人士如此感叹,“如果去库存问题不能解决,很难喘过气来”。 房地产仍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目前政府的收入有相当的占比与房地产行业有关,为何在楼市持续走弱的情势下,作为中国年度规格最高的经济决策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闭幕公告再度没提房地产调控呢?

  多年以来,房地产已是谈论中国经济无法避开的一个关键词。对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未提房地产”,许多人士做出了不同的解读。有观点认为,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房地产市场也应适应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只字未提有关房地产调控、保障性住房的字眼,意在将更大程度让房地产回归市场。而北师范教授董藩却认为“读文要能透意,听会要善听声”,他认为“没提房地产?此时无声胜有声!”他的看法是“没提不意味着对房地产业置之不理,反而意味着在房地产市场方面可能会出台一系列措施”。

  笔者认为,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年,对中国经济成长可谓意义重大。同时,“十二五”规划将在2015年收官,新的一年还将催生国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发展思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未来经济政策和改革思路都始终围绕着一个鲜明的主线展开,即如何主动适应新常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主要任务时,继续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并提出“合理确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保持区间调控弹性”;强调要用好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从以上表述可以清晰地看出,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下,明年GDP增长目标将体现“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转方式、调结构”将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更是当务之急。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再走上以往那种过度依赖房地产的畸形发展路径。经济成长光靠房地产等来支撑将难以持续,GDP应从“量变”转到“质变”。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预备会”—— 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提前明确了一个宏观政策信号,那就是在狠抓改革的同时,要突出创新驱动战略,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双支撑”作用,而这无疑有淡化经济的房地产色彩之意。

  中央要求明年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就是要用好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假如仍旧过多采取短期“救市”政策来介入房地产市场,无疑将使得原本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更趋复杂、更趋严重,中国经济的结构优化也很难实质地加速推进。

  总的来看,受外部宏观环境变化、金融资源配置变化、土地要素市场变化、中国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及即将到来的购房适龄人口数量步入下降通道等影响,房地产市场已经步入一个至少3-5年的调整周期,这是一个自身周期性调整阶段;过多人为施加调控手段,只能起一时作用且诟病多多。而且,对市场过度干预不符合三中会议改革精神,也与主动适应新常态的含义格格不入。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的房价存在着一定逆周期泡沫现象,过频调控将迎合短期投机行为,不利于楼市长期健康发展。而且,把房地产一定程度的下滑与金融体系风险关联过分夸大也不客观。我们知道,由于中国金融体系的独特规则,使得地产作为抵押品价值变动并无法影响非房地产公司的借贷和投资行为,当然其引发的抵押品效应也并不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太大影响。

  未提房地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政策思路更多地导向经济发展的“量增质更优”。我们要逐步改变投资依赖房地产拉动态势,应该把第三产业投资基本集中于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上转变过来,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及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投资比重。各地政府应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布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打造强大的、有创新内涵与更多市场需求的先进制造业,促使经济“量增质更优”。我们知道,“城市”并不等同于“楼市”,地方政府要多花些心思用在强化城市服务要素保障上,多花精力用在深化改革与提高政府服务效能上。适应经济“新常态”就要改变“旧心态”,对于房地产市场,各地政府还是要更多地腾出思路,构建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

  原标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意在适应经济"新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