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签署自贸协定,山东农产品将显优势

08.06.2015  10:14

  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和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尹相直6月1日分别代表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以下简称《中韩自贸协定》)。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对外签署的覆盖议题范围最广、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协定,实现了“利益大体平衡、全面、高水平”的目标。

  2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导报特约评论员白明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韩自贸协定》签署后,山东等与韩国经贸关系较为密切的沿海区域有望较快从中受益。”

  从《中韩自贸协定》来看,中韩两国各有一些高度敏感产品,中方此类产品主要是汽车、机械、化工、钢铁、电子等制造业领域的一些中高端产品;韩方产品主要集中在农水、纺织、汽车等领域。根据《中韩自贸协定》,在开放水平方面,双方货物贸易自由化比例均超过税目90%、贸易额85%。协定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共17个领域。

  “《中韩自贸协定》签署会在产业层面和消费层面对中韩双方产生影响。”白明表示,“在未来国际分工中,中韩两国的产业会形成更多优势互补。《中韩自贸协定》包括服务、投资、电子商务、环保等方面,形成了中韩之间的产业互补,两国将在产业对接升级方面实现更大面积融合。”

  白明透露,有些产业层面的压力在《中韩自贸协定》签署前就已初见端倪。企业需在新的制度环境下调整。

  导报记者了解到,此前,中韩制造业互补关系明显,中方土地、劳动力低廉,韩方则凭借技术、市场占领产业链的高端。“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技术升级,两国在技术、研发等领域逐渐拉近,原有产业链垂直型、互补型合作已没有了基础。”白明认为,未来中韩间合作将由产业内贸易为主向产业间贸易为主转变、以韩国投资中国为主向相互投资转变。

  “根据首批关税减让名目来看,石化、电子机械、IT行业、纺织服装、食品农产品等产业将迎来新机遇。”白明表示,《中韩自贸协定》签订后,山东的农产品、纺织服装等将显现一定优势,而电子、石化、机械等产业必须加紧转型升级的步伐。(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