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五项措施确保教师队伍“增量提质”

22.01.2015  10:43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基础性资源,教师队伍素质对教育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临沂市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一是努力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在迎接第30个教师节活动期间,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庆祝教师节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少军,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先运等市领导出席会议并颁奖;全市共评选出全国、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2个,全国、全省和全市教育系统先进个人460人。

二是不断加强师德教育。 与市人社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系统师德师风建设。在全市教育系统举办“强师德、铸师魂、我的教育梦”演讲比赛、“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在职教师违规办班补课专项治理等系列活动,大力宣传师德规范。

三是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把好教师“入口关”,积极配合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做好教师考聘工作,引进北京师范大学等10所重点师范类院校的21名毕业生进入市直学校;进一步提高招聘工作的科学性,在公共课基础上,根据报考科目增加了专业课测试,面试环节由说课改为试讲,顺利完成了新教师招考工作,共招聘1835人,全部安排到基层学校。

四是高效开展教师教干培训。 根据国家、省要求,组织8400余人次参加“国培计划——教师工作坊”、“省培计划”、幼师培训、班主任培训及各级党校培训等;组织63000名教师参加全员远程研修,居全省首位。配合市委组织部举办五期“教育系统领导干部素质能力提升研修班”。

五是教师特岗奖励机制。 出台《临沂市高层次教学人才奖励办法》,对全市范围内公办中小学、幼儿园从事一线教学任教学科,课时量、教学质量符合要求的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省教学能手,每人每月奖励1000元。对于长期在农村和一线任教的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施倾斜政策。如兰陵、沂水等县在深入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校交通环境和工作条件等因素,制定了实施方案,对津贴的发放对象、发放时间、发放范围和标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年度考核合格的在编在岗正式教职工予以发放。(临沂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