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举办青年智库学者培训班暨智库沙龙

28.02.2017  16:36

2017年2月17日,江苏青年智库学者培训班暨“两聚一高”青年智库学者沙龙在南京举办。此次培训和沙龙活动,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联合主办,江苏智库研究与交流中心承办,旨在发挥江苏智库研究与交流中心的人才培育职能作用,加强智库人才交流协作,培养我省智库界新锐力量,推动我省新型智库建设和决策咨询工作。

培训期间,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琪同志与会议代表座谈,勉励他们强化责任担当,有胸怀、有情怀;借助青年智库学者沙龙这一平台加强沟通交流;紧紧围绕“两聚一高”目标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开展务实、原创、新锐、跨界、管用的决策咨询研究。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德海从“四新”,即新的观察坐标、新的目标定位、新的发展境界、新的保障措施方面深入解读了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省委研究室副主任刘建通报了江苏省委省政府关注的热点重点问题,包括创新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发展、农业农村、文化建设、保障改善民生、生态文明建设、对外开放等10个方面,为青年学者选择研究课题提供参考。同时,他建议青年智库学者开展智库研究应当务实管用,要注重联合研究。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沈和在培训班上介绍了我国新型智库发展的趋势,并就如何撰写智库报告作了具体指导,他强调,智库报告应突出实践性、典型性和创新性等。

在2月17日下午举办的首场江苏青年智库学者沙龙上,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青年长江学者冯淑怡,江苏省社科院丁宏研究员,南京大学徐宁讲师,东南大学浦正宁副教授,江苏省委党校孙文华教授,南京理工大学徐晓亮副教授,南京大学胡小武副教授,苏州大学黄建洪教授等分别发言,围绕青年学者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决策咨询研究及新型智库建设,服务全省“两聚一高”目标任务畅谈了学习体会。刘德海书记在会议总结讲话中分享了他对新型智库建设的认识,强调智库建设要确立鲜明的价值导向,强化问题导向、强调管用。同时,他希望对青年智库学者能够积极参加系列学术沙龙活动,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投身决策咨询服务和新型智库建设。本次培训和沙龙由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汪兴国主持。

参加此次培训的学员有江苏9家高端智库、15家培育智库骨干专家、江苏省39家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青年骨干专家以及13个设区市社科联骨干专家等,共计90余人。

江苏青年智库学者沙龙是省社科联、省智库研究与交流中心联合省内相关高校精心打造的专题学术沙龙。沙龙今年将紧扣我省“两聚一高”目标任务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围绕“聚力创新”“聚焦富民”“区域发展新格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专题,举办系列学术研讨活动。

青年智库学者代表主题发言之一:

努力实现理论研究与决策咨询服务的高位贯通

冯淑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要求“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就是要实现理论研究与决策咨询服务的高位贯通。高水平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江苏省实现“两聚一高”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从事土地资源管理研究的青年学者,结合近年来从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领域研究经历深刻感受到,如何做好理论研究与决策咨询服务高位贯通是理论走向实践的关键,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注重“顶天立地”。确定研究方向时,或者立足国际前沿,追求理论创新;或者关注社会热点,展现应用价值。然而,如果两者能够结合,实现科学研究中的“顶天立地”,那才是最好的研究方向。因此,智库学者研究方向的选择既要追求理论创新,更要体现应用价值,真正实现理论研究与决策咨询服务的高位贯通,综合“自下而上”的群众期盼和“自上而下”的决策需求。比如农地规模经营这一研究方向,就体现了“顶天立地”。一方面,农地经营规模与效率的关系是经典理论问题;另一方面,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也是政策热点问题。

二要注重实地调查。扎实客观的实地调查是科学认识的前提与科学决策的基础。一方面,基于实地调查,把握社会热点,才能服务确定研究方向中“立地”的需要;另一方面,确定研究方向后,基于前沿理论,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对实地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解读,并提炼出科学建议,才能实现理论研究与决策咨询服务对接。比如农地规模经营方向研究就来源于调研中的发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并不一定导致效率和公平,这与理论假说并不一致。而要研究这一问题,则需要对不同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大规模深入调查,掌握大量一手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理论研究,提炼科学建议,从而为决策咨询服务。

三要注重沟通能力。决策咨询服务作为一种应用研究,不仅需要科学理论支撑,而且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发挥好“桥梁”的作用。一方面要读透政策文件,读懂文件中“言所未言”的内容,并将其转化为研究方向,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要用简明通俗的语言表达提炼的科学建议,以便应用于实践。

(作者系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青年长江学者)


青年智库学者代表主题发言之二:

在奋力促进“两聚一高”实践中历练成长

丁 宏

青年智库学者应具有埋头苦干、献身“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时代担当。理论为国家而强,智库因时代而生。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达沃斯论坛上引用英国文学家狄更斯的话来描述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的时代一方面充满着希望和挑战,另一方面也充满着矛盾和困惑,对于我们青年智库学者而言,正应该是适逢其时,应该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忠于使命、勇于担当,更好服务于时代的战略需求,真正成为推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谋略家。

青年智库学者应具有求真务实,为奋力促进“两聚一高”实践建言献策的责任担当。“两聚一高”是我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的宏伟目标,是江苏未来五年的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和奋斗指向。“聚力创新,大势使然;聚焦富民,民心所盼。”“两聚一高”的实践进程中面临着各种挑战、艰险、矛盾和困难,智库是思想库与智囊团,为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是职责所在、使命所系。青年智库学者应该勇于成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驱动器,努力当好“外脑”,聚焦聚力,精准攻关,积极为破解发展难题开出“良方”,出主意,谋招数,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精准的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成为实现“两聚一高”目标的重要智力支撑。

青年智库学者应具有建功立业,实现个人抱负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的使命担当。省委书记李强同志非常重视青年干部的培养,他指出,“年轻干部能力出众、充满朝气,组织和群众都寄予厚望,工作中更应主动担当,开拓进取。”青年永远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富朝气、最能创新、最擅开拓的群体,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最重要的力量。对于青年智库学者而言,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确立高度自觉与使命担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两聚一高”的实践中登得更高、走得更远,实现个人抱负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在今后的智库研究中应注重三个努力方向:一是努力保持智库研究的选题敏感度。相对于理论研究的“科研敏感性”而言,智库研究同样甚至需要更高的敏感性。智库研究的选题一方面来源于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另一方面来源于群众所迫切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敏感绝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或者冲动,而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深厚的积淀对研究方向做出准确判断。二是适当保持与决策部门的亲密度。智库研究不同于学术研究,智库研究的目的是影响公共决策。王燕文部长指出,要让智库的“文章”完善“文件”,让智库的“谋划”引领“规划”,让智库的“对策”融入“决策”。青年智库学者必须走出“象牙塔”,通过“走出去”不断加强公共决策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积极开展决策前的可行性论证、决策中的方案设计和决策后的绩效评估等工作,又要与决策部门保持“一臂之距”,不能把智库变成政府机关的秘书部门,而是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突出问题意识,加强预警纠偏,通过理论创新提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引领性地影响公共决策。三是努力增强智库研究的厚度和深度。“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智库研究是一个非常严肃的科学研究过程,智库的结论必须是在长期的积累、细致的调查和科学的推理基础上获得的,每一篇智库研究成果的背后都是研究人员大量的精力和汗水,每一个成功都有着无数的绕弯、挫折甚至失败在做支撑。

(作者系省社科院研究员,江苏省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

青年智库学者代表主题发言之三:

新形势新智库 新理念新青年

徐 宁

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型智库建设,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打造一批高端智库、特色智库。在新形势下,青年智库学者应认清智库发展形势,树立新理念,做智库研究的“四有”新青年。

1.认清智库发展的新形势。中央文件中专门提出了以往智库建设中存在的“八个不适应”,新型智库建设要根据中央要求,针对这八个方面来解决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高校类智库,更要注意区别于传统的大学研究机构。同时,经济进入新常态,新型智库尤其是产经类智库,要深入研究、分析和把握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从微观层面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和感受,才能从实际出发,进行务实有效的研究。

2.树立新理念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方法。一是注重体制创新。智库要充分运用鼓励新型智库建设相关政策,着力整合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企业和国际范围的智力资源,形成有机体,成为真正的“智力之库”。二是在智库个体要形成良好工作机制设计。一方面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围绕如何实现有效的“旋转门”机制,发现、凝聚、使用并激励智力资源,形成完整的智力资源管理体系;另一方面,智库还要立足于自身定位,制定整体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同时搭建高效的运营团队。三是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的手段进行日常工作,满足智库“小核心大外围”机构设置。论坛、峰会等传统线下活动应少量化、精品化、规模化、品牌化,将更多的常态化交流研讨转到线上,并以聚焦、务实为原则,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规范,形成一套完整高效的智库运营O2O模式。

3.争做“四有”新青年。一是有担当。新智库的新青年应有使命意识,以独立、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为人民福祉贡献智慧。二是有思想。加深自身的理论修养,思想有深度见识才能有广度。三是有朝气。展现出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和活跃敏学的思维状态,不受传统思维、方法和视角的限制,提升创新力。四是有行动。不仅要勤于思更要敏于行,接地气,充分了解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情况,才能出真正有用的智库成果。

(作者系江苏南京大学商学院、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博士)

青年智库学者代表主题发言之四:

走出书斋服务社会 在“两聚一高”实践中提升社会价值

浦正宁

长期以来,江苏创新驱动研究基地始终做到结合自身特色服务决策。围绕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承担了一批来自科技部、省科技厅、省社科联的决策咨询工作。如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专项《县(市)科技创新的战略定位和推进举措》《促进江苏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政策研究》《“十三五”提高江苏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路与对策研究》《江苏产业技术创新的政府支持模式研究》等。在从事决策咨询服务时,研究基地始终坚持研究方向和内容紧扣江苏和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需求,特别注重结合实际,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努力提出新概念、新观点、新判断、新对策。如针对促进企业尽快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这一问题,提出关键应营造“创新友好环境”,使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

江苏第十三届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在省内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聚力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发展战略。将创新置于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省内全面实现以创新为驱动的经济社会全方面发展。在此背景下,研究基地将这一宏大命题进行细化分解,近半年内从产业引导、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提供、科技管理工作提升等视角提供了一批新的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江苏该如何建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方向与体系支撑、如何加快形成江苏科技创新特色优势,等等。

结合智库工作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要做出好的智库研究成果,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树立问题意识,把握战略高度,准确快速把握热点问题。智库研究需要紧跟现实热点,建立迅速响应需求的驱动机制。作为青年学者,特别要注重磨炼对问题的敏锐程度,加大理解深度,提高响应速度。二是以理论为基础,基于省情省况做接地气的决策咨询研究。青年智库学者有较好的理论基础,这是进行决策咨询服务的优势。但要注意到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切忌“拍脑门”、“想当然”、“唯书本论”,做到多听多观多调研,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再到实践,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方可做到决策咨询工作有的放矢,研究成果一矢中的。三是主要研究的系统观与发展观、忌盲追热点使决策咨询停留表面。在决策咨询工作中,青年智库学者应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发挥团队、个人在既有领域的优势积累,多在所擅长领域发挥贡献;避免在陌生研究领域中做浅层次研究。同时,决策咨询所针对的问题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问题,随环境发展,问题及对策均会变化。因此,要做到在各自领域研究持续深化,更新自身知识结构,适应决策咨询工作的动态变化。四是需拓宽研究视野,着眼江苏、放眼全国全球,树立决策咨询的大局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好的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一方面源自成果提供者对于问题理解的深刻,另一方面也源自高眼界和光视野。因此,作为青年智库学者,更应做到多读、多看、多观,览众山之小,博众家之长。

(作者系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副主任、副教授,江苏创新驱动研究基地)

青年智库学者代表主题发言之五:

坚持“三个有机统一” 做“富民”路上的贴心智库人

孙文华

两聚一高”已经吹响了江苏发展的新号角。其中,“富民”更是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是最能让老百姓体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字眼。作为江苏省委党校的一名教师,理应加强自身修炼,做“富民”路上的贴心智库人。

第一,坚持“挖沟”和“打洞”的有机统一,在系统思维中提升“富民”研究的现实针对性。“挖沟”指的是,对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要系统学,真正做到融会贯通、把握整体逻辑,防止碎片化理解。“两聚一高”的整体布局是“一体两翼”,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总体目标,“两聚”则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其中,“聚力创新”是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所在,“聚焦富民”是需求侧发力的核心支撑。唯有系统把握党代会精神的“经络”系统,才能梳理清楚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对应,看清特定整体中的局部特征,看准“富民”研究的经纬坐标。更重要的是,看清局部在整体中的坐标,精准“打洞”才有可能。“打洞”指的是,高度契合党代会精神,对“富民”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研究。很多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尽管研究很有深度,但缘于学科背景、研究偏好等,往往自我选择研究方向,而偏离智库成果需求侧的要求。相当程度上,“富民”研究的智库成果供需能否有效对接,高度关联于“挖沟”和“打洞”能否有机统一。

第二,坚持“用心”和“用脚”的有机统一,在规范研究中突出“富民”研究的路径有效性。理论往往是特定前提下因果关联的集成体系。前提的差异,无论是实证样本或是假设条件的差异,都会产生不同强度和方向的因果关联。无论是对江苏的创业研究、工资性收入增长机制研究,还是对教育、医疗、养老等焦点问题的关注,我们从事智库研究工作,既要有学理支撑的理性思维能力,更需要“用脚”深入实践一线,做一名合格的“调查员”。换言之,既要规范研究,更需要在规范的基础上植根江苏大地的建构式研究,从而找到解决江苏“富民”问题的一串金钥匙。习近平总书记殷切的希望广大专家学者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真实情况,广泛调研,不断拿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成果。纯粹的理论学者可以片面而深刻,但智库学者必须全面、且悉心洞察现实。能否取得高质量智库成果,“用心”是态度和前提,“用脚”则是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

第三,坚持“撸袖”和“携手”的有机统一,在责任担当中强化“富民”研究的共振协同性。尽管有品位、管大用、过得硬的智库成果是政府迫切期待的,但也必须清醒的看到,“富民”研究千头万绪,包括诸多重大现实难题,欲速则不达。植根江苏大地,任何一个问题的深入解决方案的形成都非易事。在此过程中,作为智库成果供给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青年学者,需要沉下心来,撸起袖子加油干。要站在客观立场上,不做马屁文人。要在深入的跟踪研究中形成特色和拳头成果,提升为政府出谋划策的能力,不断擦亮智库的特色招牌,形成特色鲜明的智库研究“责任田”与“自留地”,切忌“万金油”现象。同时,为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围绕“富民”研究,相关联领域的青年学者应携起手来,整合研究资源,高度重视跨部门、跨地区、跨专业研究的合作和协同,在分工中求合作,在特色中求协同。

(作者系江苏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院)

青年智库学者代表主题发言之七:

加强区域研究 推动均衡发展

胡小武

对于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我主要关注江苏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等内容。从我研究的视角和领域来 看,报告突显了五个方面的发展特点,并提出一系列推进策略。

一是强调落实“协调”与“共享”两大发展理念。江苏省高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如何实现苏南、苏中、苏北均衡化发展,特别是破解苏北、苏中的后发难题。报告提出优化发展空间布局、推进南北区域优势互补、融合互动、提高城镇化质量和城乡一体化水平等协调发展的目标。既体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补短板”的思路,也强调了苏南、苏中、苏北需要互补、互动、融合发展的模式。更加突显了推动江苏区域“协调”与“共享”发展的重要理念。

二是继续发挥江苏区域发展的“雁阵效应”。报告强调了集中力量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南京江北新区等重大平台。从区域发展模式来看,江苏的率先发展需要继续发挥国家级战略示范区的引领作用。实践证明,江苏省近年来的较高速度发展,苏南和南京的引领十分重要,苏州、南京两个GDP过万亿元的城市,是引领江苏全省发展的龙头,未来还需继续利用好国家级战略规划的政策利好,集中力量,加快推动南京和苏南地区的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水平。

三是突显了城市“集群化”发展路径。报告提出推进沿江城市集群发展和融合发展战略。我们认为,江苏的城市集群化发展战略,就是要统筹苏南、苏中两个板块,将沿江两岸8个设区市及其下辖13个县级市组成扬子江城市群。这既是江苏区域发展的重大空间结构优化发展模式,更是引领江苏区域发展的增长极,有利于江苏沿江城市更好地开展一体化发展,对接上海都会区、杭州湾城市群以及皖江城市带,也将成为引领江苏面向国际化开放发展的重要门户。

四是继续织密江苏产业空间布局的“带状网络”结构。报告提出了江苏区域发展的“多带”型产业空间与城镇化空间布局,包括沿沪宁线经济带、北沿江经济带、沿宁杭线经济带、沿东陇海线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布局的带状网络结构。这基本符合江苏发展“三纵三横”的城市经济地理分布现状。最近,我们提出在“三纵三横”的基础上,打造四条跨江城市经济带:镇江-扬州跨江城市带,常州-泰州跨江城市带,无锡-江阴-靖江-姜堰跨江城市带,苏州-南通跨江城市带,从而形成“七纵三横”更加完善的带状网络发展结构。

五是挖掘江苏城乡一体化的“后发优势”。报告提出大力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培育一批美丽宜居村庄。报告还提出发挥特大城市、中心城市功能带动中小城镇发展。未来五年,江苏欠发展地区包括小城镇、农村地区将获得多重政策红利,从而加快形成推动江苏城乡一体化的后发优势,加快实现苏北振兴、特色小城镇、美丽宜居乡村的后发优势。我们认为,江苏需要加快制定“江苏省特色小城镇与美丽宜居乡村统筹发展规划”,建立省级统筹发展基金。同时,加快构建洪泽湖生态经济圈、高邮湖生态经济圈两大苏北中部地区的经济圈和城镇圈。

(作者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创新型城市发展与评估研究院)

青年智库学者代表主题发言之八:

汇聚青年学者智慧服务“两聚一高”主攻仗

黄建洪

智库产品是一种准公共产品,需要着力解决如何有效供给的问题。省党代会提出了“两聚一高”目标任务,是对新形势、新需要的及时回应,对智库咨询服务提出了新要求,也为广大青年学者发挥专业研究特长,服务社会、体现价值,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青年学者积极参与新型智库建设,投身决策咨询服务,具有鲜明的优势。一是知识场域的系统性和丰富性。青年学人精力充沛、信息捕捉能力强、科技知识更新快、对前沿问题敏锐度高。将这些优势整合起来尤为重要。譬如苏州大学东吴智库,就是以知识共同体的形式,在青年学人群体中汇智、聚智、用智、达智,起到“智慧孵化器”的作用。东吴智库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高校首家以“智库”形式注册登记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独立法人,实行“董事会-执事制度”,总执事为苏州大学副校长田晓明教授。二是功能作用的宏观性与层次性。青年智库学人在知识生产、决策咨询、引领趋势方面具有能动性和实践力,同时还有着良好的知识动态交互网络。这种宏观性,又通过众多的学科跨界、跨域和产学研融合互动得到层次性地实现。

青年智库学人汇智服务的作为路径有五:一是课题研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需要和关键领域展开持续研究,其实质是学术研究的延伸和转化。二是咨询建言。直接对接党委政府的迫切需要,回应热点、难点和重点议题。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期间,省委书记李强向苏州提出了“创新四问”,即在全省创新格局中,怎样发挥引领性作用?在推进自主创新中,怎样追求原创性成果?在全面提升创新水平的基础上,怎样打造标志性品牌?在创新生态系统的打造上,怎样更好地体现苏州的开放性、包容性?为此,东吴智库运筹承办“对话苏州创新(2016)”高阶论坛,苏州市四套班子领导全程出席,清华大学、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北京中关村、深圳市政府等单位的理论和实务专家与东吴智库的学者济济一堂,为苏州创新发展“转型出关”建言献策,取得建设性成果。三是决策参与。在政策议程的设置、方案设计、风险评估等诸多环节,青年智库学者都可以通过日渐丰富的参与渠道贡献智慧。四是资政育人。参与政务人员的培训学习之中,提高他们的政策执行能力。五是舆论引导。通过大众传媒和专家讲堂等,走向基层、走近大众,为政策有效执行构建良好的对象基础和支持力量。

开展从“”到“”全过程的决策咨询活动,青年智库学人应主动汇智、精准服务、久久为功。为此,我们需要四大转变:一是目标转换,从咨询学研向协商决策的转变;二是重点位移,从理论偏重向现实破解的转变;三是机制刷新,从相对分散向协同创新的转变;四是聚力发展,从助益管理向服务发展的转变,从而不断提高智库产品输出的效率和质量。

(作者系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东吴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