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互联网东风,农业如何飞得更高?

14.05.2015  14:20

  在惠州,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适时推动农业进入“互联网+”时代,把高大上的互联网和十指沾泥的农民联系在了一起。通过互联网PC端、手机端等,他们不仅开启了智慧农业的全新模式,把线下农业和线上农业互动配合起来,实现农业O2O,还把农业大数据和金融大平台巧妙结合在一起,搭建了一个新型的农业生态圈。
  A 张家姐妹的水产养殖事业
  试水农业互联网模式,饲料年销量增10倍
  打拼多年意识到需建一个平台更好解决问题
  4月26日一大早,博罗县杨村镇锣鼓喧天,好不热闹。这是一场农民的聚会——— 没有田头草、没有黄泥巴,他们用载歌载舞和欢声笑语庆祝水产服务中心开业暨世纪方圆农业合作社揭牌。带领这300多名农民兄弟欢聚一堂的是两姐妹:张其英和张其利。
  1999年,姐姐张其英就和丈夫一起来到惠州。他们先是养鹌鹑,随后收购农户的鸭蛋外销到潮汕、福建等地。妹妹张其利2009年也从浙江老家来到惠州,并在博罗杨村开设了饲料销售服务点。这样,他们一方面为养殖户提供养鱼养鸭的饲料;一方面帮养殖户回购蛋品销往全国各地,生意一下子火红了起来。
  由于张家姐妹勤劳、聪明,又很热心帮助养殖户解决各种难题,他们很快在圈子里有个响亮的好名声,找他们做生意、帮忙的人也越来越多。逐渐,姐妹俩认识到,真正能帮助养殖户的不是简单地给他们送饲料、回购产品,而是有个平台能解决各种难题。
  借力上市公司管理系统,农户信息一目了然
  2013年,张其英成立了农牧水产养殖合作社,希望借助合作社的力量把养殖户团结起来。那时候,蛋品和饲料利润越来越低,竞争却更加激烈了。姐妹俩一个在惠城区水口,一个在博罗杨村,两人遥相配合,开始把方向有意识地转向农业互联网。
  当她们接触到“大北农”时,对于“智慧农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很快,妹妹张其利成立了养殖服务中心,主要负责饲料、动保(动物保护)、微生态、技术服务和信息支持。有了服务中心这些具体实用的内容,养殖户纷纷加入合作社。
  据了解,张其英、张其利两姐妹采用了“大北农”的进销财系统和智农通APP服务农户。她们首先把合作社现有的300多名社员的具体情况输入系统,如张三家,鱼塘多少亩,在什么地方,养什么品种的鱼,每月需要多少饲料,什么时候投料,什么时候收成……这些具体的数据积累到一定时间就可以评估该农户是否正常用料、什么阶段需要什么服务、平日信用情况如何等。根据这些系统大数据,“大北农”可以提供相应的信用贷款或扶持资金,服务中心也可以据此作为业务跟进的一个重要依据。假如某个养殖户饲料用量突然骤降,很可能是转移合作方或发生意外,这时候,服务中心就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建农户微信群信息共享,加入合作社农户日渐增多
  平日里,两姐妹结合系统数据大量运用微信平台向农户发布信息,如饲料到货、药品、疫苗需求、实时价格等。她们还建立了农户微信群,合作社社员们不仅能通过手机或电脑了解农业动态和农业知识,遇到技术问题还能及时向群里的技术专家咨询。
  除了半月一次的定期到服务中心免费培训之外,农户们还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完成订货、技术咨询、销售产品,甚至是资金周转、借贷等。由于大量的信息在同一个平台共享,供需方买卖合作更加容易达成,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越来越多。
  张其英说:“农业互联网的管理模式带来的直接效益就是,我们由年销饲料300多吨,一下子腾升到年销量3000多吨。而广大农户由于得到及时的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产量大增,收入也比以前提高了。”
  “大北农”广东分公司总经理袁文杰说,他们将在全国范围通过大量的类似于张其英、张其利两姐妹的水产养殖服务中心,将 “智慧农业”辐射到每个农户,让农业互联网反哺传统三农,让农业真正走进“互联网+”时代。
  B 四季绿公司的农业互联网尝试
  田头蔬菜网上卖店里吃,农业O2O初见成效
  开发网上商城,新鲜蔬菜立即到客户家
  和张家姐妹借力上市公司的管理系统,带领农户走向农业互联网的手段不同,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四季绿”更多的是想做自己的农业互联网。
  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宋说:“农业互联网是必然的趋势。四季绿网上商城2013年已经上线。上个月又新增了‘生鲜宅配’,也就是微信卖菜功能。”按照张宋的预计,2~3年间,四季绿的生鲜蔬菜将大量通过互联网下单,当日或次日可送达各社区各家各户。在四季绿大饭堂,一道菜刚摆上桌,部长品尝了一口拍了张照片马上对着手机微信说:“小的秋葵很嫩,大的已经有点老了,这道菜是谁做的?”吞吐之间,一个菜品的完整信息就反馈回来了。
  “虽然农业互联网化的比例一定会越来越大,但目前还是概念阶段,未成为农业的主流。就四季绿的周末摘草莓活动为例,消息一经发出,两小时草莓就被摘光了,线上线下O2O的效果看起来还是不错。但从整个四季绿的销量来看,农业互联网带来的效益是微乎其微、微不足道的。”张宋说,目前还是烧钱阶段。在他看来,农业互联网之所以见效慢,主要是物流成本高,消费者的接受也需要一定过程。
  在多城市开餐饮店,全部采用互联网化管理
  据了解,目前四季绿主要面向珠三角市场,而省外市场主要就是通过互联网、手机端的“在线商城”实现。除“生鲜宅配”和“周末农家乐”采用农业互联网手段外,他在惠州开了一家能同时容纳1000人的火锅城,在深圳开了4家餐饮店,今年准备在深圳开100家餐饮店,全部采用互联网化管理。张宋把这称为“大农业”、“标准化农业”的一部分。
  他解释说,原本需要100人的餐饮店,用标准化管理后只需要15人,甚至还想压缩到5人,然后员工持股,客人自己服务自己,特别繁忙时请几个钟点工就可以了。客人通过四季绿的在线商城可以先详细了解方方面面的情况,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下单,到店直接自助服务就完成了。
  这些市场的数据和农业生产过程的数据结合起来就是一个 “大农业”,是农业互联网带来的宝贵的额外资源。通过数据追踪,四季绿可以知道上一茬、再上一茬的轮作情况,以及下一茬再下一茬,怎样做才更好?
  市农业局
  我市三县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动农村电商试点
  从2013年起,我市农业局也开始加大力度推动农业互联网和农业信息化。他们一方面为电商平台与农业户牵线搭桥;一方面通过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站、加强生产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直接推动农业进入互联网+。
  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是广东省农业信息化示范市,从镇隆荔枝“触电”的效果来看,农业互联网作为一种经济新常态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大有可为的。去年10月,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千县万村”计划,宣布将在未来3~5年之内,投资100亿元,建设一个覆盖1000个县、10万个行政村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最终实现农村经济的互联网化。目前,广东已经和阿里巴巴集团成功签约,我市的惠东县、龙门县和博罗县成为试点。以此为契机,市农业局在我市农产品进城和农民网购方面进行了积极推进,做了大量的先行探索工作。
  农户还需增强互联网意识,需培养更多电商人才
  不过,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也坦言:目前我市农业互联网的形式大多还是借助淘宝、顺丰嘿客、微商等第三方平台实现的。曾有农户也想打造自己的互联网平台,但最终不了了之。
  “互联网就是个烧钱的产业。”该负责人说,“我认为没必要拿自己的弱势去和互联网大佬们拼。像顺丰速递为了解决农产品的保鲜问题,采用了专门的飞机,开设了特别的通道,不仅把惠州本土的荔枝、龙眼等销往全国各地,也打响了惠州农产品的品牌。这些如果自己来搞,不仅需要大量资金,服务也难跟上啊。”她认为,目前很多农户还没有互联网意识,也没有互联网方面的人才,这是导致很多农业企业未能实现农业互联网的原因。但从整体来说,惠州农业互联网正在健康加速中,居中等水平。
  记者从市经信局获悉,近年来,我市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迅猛,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速保持在30%左右,进入网商发展指数全国50强和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百佳城市。
  来自市电子商务协会的数据也表明,我市目前大多数的所谓农业互联网企业还是通过第三方平台或专业运营方把农产品搬到网上去,从而实现农业O2O的第一阶段,如张家姐妹借鸡生蛋的农业互联网做法。四季绿作为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业互联网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和挑战,但正如董事长张宋所言,农业互联网是必然趋势,但目前还是烧钱阶段,投入与收入不成正比,收益也是微乎其微,路还远着。
  他山之石
  浙江丽水:连续三年每年安排300万元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在浙江丽水,农村电子商务正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名片,其背后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2012年起的3年内,丽水市每年安排300万元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引导资金。2013年丽水还建成了全国首个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通过培训服务、技术服务、沟通服务、增值服务助力全市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日前,丽水市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未来将在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研究、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等方面展开一系列合作。去年以来,丽水农村电商服务中心模式在浙江、甘肃、河南、江西、山东等地得到复制和落地。
 

(来源:中国粮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