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产业提质升级,塑造烟台苹果新优势

02.12.2016  16:39

烟台是全国两大苹果优势产业带之一,是中国大苹果发祥地。经过几代烟台人民的辛勤培育,苹果产业成为我市农业的优势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从业人员超过180万,果品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三分之一以上,“烟台苹果”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城市名片。近年来,随着国内黄土高原苹果产业迅速崛起,国际苹果种植面积、产量持续增加,以美、欧、日为代表的高效益、集约生产新模式大力发展,以及我市老龄低效果园面临更新换代,烟台苹果产业面临严峻挑战。

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烟台苹果产业提质升级工作,提出“塑造烟台苹果新优势”要求并指示省直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烟台市政府相应出台了《烟台市苹果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进苹果产业提质升级的意见》、《烟台市种子种苗产业发展规划》等系列政策措施。在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市苹果种植总面积282.6万亩,占全国8%、全省50%;产量463.7万吨,占全国11%、全省50%;出口60万吨,占全国50%、全省90%。苹果产业再次步入良性发展快车道。

一、把科技创新作为苹果产业提质升级的动力引擎,在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突破

(一)提高优良品种选育水平。发挥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作用,引进“外专千人计划”专家布拉高夫先生,组建了烟台苹果专家委员会;市农科院与烟台大学联合组建了泰山学者苹果种业人才团队。先后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8个、优良砧木100多个,培育出“烟富3号”、“红将军”等7个优良脱毒品种,为烟台苹果更新换代提供了充足的品种储备。与美国、新西兰、保加利亚的顶级苹果育种科研机构签署苹果联合育种合作协议,年内完成“烟台国际苹果育种中心”的筹建工作,开展抗病耐旱品质优、产量高的世界级苹果品种的培育。

(二)建设优质脱毒苗木繁育基地。借力省发改委安排的烟台市现代农业苹果栽培新技术示范项目,依托科技部、农业部苹果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从欧洲引进优良矮化种苗,建设优质脱毒苗木繁育基地1000亩,带动苹果主产县建立繁育基地3000亩,年繁育优质脱毒苗木1600万株以上。市里安排资金认定了7个优质脱毒苗木繁育基地,每年增加优质苗木350万株以上。成功举办国际果蔬博览会、北方果树苗木•生产资料交易会,有效带动全市苹果种苗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发展。

(三)改革传统栽培模式。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经验,改革传统的乔化密植栽培模式。在有水浇条件、土层深厚的地块重点推广矮砧集约栽培,实现果园管理机械化,提前2-3年进入丰产期;在无水浇条件的丘陵薄地重点推广现代乔化栽培模式。2015年,市里安排资金建立市级老龄果园更新改建示范基地1600亩,精品果园品质提升示范基地2000亩;今年又安排专项资金在全市建设精品苹果示范基地16个,面积1600亩,示范带动面积超过20万亩。

(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在数字化技术应用上,重点支持以栖霞泉源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开展苹果物联网建设,目前7个省现代农业产业资金苹果项目县均已发展苹果物联网。全面推广水肥一体化、花果精细管理和草、菌、土壤与叶片营养有机结合的高效施肥技术,提高优质果率。目前,全市盛果期果园平均亩产达到3-5吨,优质果率70%以上。

二、把质量安全作为苹果产业提质升级的生命线,对全产业链进行严格监管

(一)批量打造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扶持资金,吸引社会金融资本,投资现代苹果示范基地建设。全市共建成国家级苹果标准化示范园19个,省现代农业产业资金苹果项目县7个,市级标准化苹果示范基地111个。在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带动下,累计新发展矮砧标准化果园12万亩,更新老劣果园50万亩以上,全市标准化果园发展到120万亩。

(二)实施化肥农药双控工程。在肥料控制上,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全市推广面积超过1300万亩次,建设“畜-沼-果”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果园60万亩。在农药控制上,大力发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扩大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面,全市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与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公司合作,示范推广食诱剂、性诱剂生物防控果园3万亩;推广杀虫灯等物理防控技术,在苹果园安装杀虫灯1.3万台,覆盖面积40万亩。2016年,与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争取在果园酸化、重金属污染修复等8个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三)强化果品质量监管。在全省率先出台了《烟台市农药经营使用管理办法》,在全市范围内整建制推行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建设绿色农业示范区。除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外,在36个省级龙头企业设立了质检中心,50多个外向型龙头企业建立了质量可追溯体系,20个较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农产品速测检测点。全市取得“三品一标”认证的果品企业116个,认证面积超过100万亩,近20家果品企业通过了GAP认证。在全国全省果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中,烟台市苹果监测合格率均达到100%。

三、把产业化经营作为提高产业效益的重要手段,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拓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充分发挥蓬莱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栖霞农业科技园(苹果)等产业园区和莱州、招远、龙口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产业聚集作用。扶持牟平安德利、栖霞泉源、龙口绿杰、牟平吉斯等果品深加工企业开发附加值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产业效益,目前已开发出膳食纤维、酵素、香精、籽油、苹果面膜等精深加工产品品种100多个。安德利等企业自主研发的“高倍天然苹果香精提取”、“苹果清汁二次沉淀消除”等加工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二)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市政府出台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示范基地+职业果农”四位一体经营模式。每两年开展一次市级龙头企业评选,对24家省级以上果品龙头企业进行定期监测。近年来,为10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争取财政贷款贴息资金2768万元,有效缓解了果品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重点果品龙头企业4家、合作社6家,省级龙头企业24家、合作社28家;全市苹果专业合作社达2200多家,农户超过16万户。

(三)拓展苹果产业新功能。2014年,中国第一组《水果》特种邮票在我市首发,并举办了“醉美烟台•果乡印象”名优水果品鉴会,烟台苹果成为“国家名片”。发展独具特色的“苹果剪纸文化”,每年生产艺术苹果2亿多个,远销欧美。连续举办十四届苹果艺术节,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高端成功人士走进烟台,对100多处果园进行冠名、授权,提升了苹果的文化品位。招远市建成国内唯一一座中国红富士苹果博物馆,栖霞市建成占地面积100多亩苹果公园。大力推广苹果采摘游、休闲游,苹果文化传承、科普成果展示、休闲观光等功能已初步显现。

四、把市场开拓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全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

(一)强化市场体系建设。产地市场方面,栖霞果品拍卖中心投入试运营,成为国内第一个果品拍卖市场。招远坤发农产品批发市场、莱阳东方果蔬批发市场等重点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销地市场方面,在全市果品龙头企业中评选了“烟台苹果十大品牌”企业,构建起了以“烟台苹果”区域品牌为引领,以“烟台苹果十大品牌”企业品牌为支撑的烟台苹果母子品牌体系。在巩固扩大东南亚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欧美、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际高端市场,苹果产品出口到东南亚、日韩、澳大利亚、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苹果及加工品60万吨,创汇20亿美元以上。

(二)全方位开展苹果宣传推介。学习借鉴韩国正官庄在产品研发、市场推介、品牌打造方面的经验做法,联合国内外顶级科研院所、品牌推广机构共同打造烟台苹果的品牌产品营销推广体系。经全国招标,由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编制了“烟台苹果品牌战略规划”,目前已通过验收并将实施。人民日报刊登的《烟台苹果:不俗口味,红遍全国》,在国家级党报上全方位展示了烟台苹果品牌形象。启动“烟台苹果电商节”,在苏宁易购全网进行推广,“烟台苹果”品牌的传播量280余万次,7天内销售2万余单,实现品牌传播和销售的良好效果。在今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网络声誉50强”评选中,烟台苹果从全国200个知名区域公用品牌中脱颖而出,网络认知度综合排名与普洱茶并列第一名,“烟台苹果”连续七年稳居中国果业第一品牌,品牌价值达到438.13亿元。

(三)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在浙江大学等地举办了“淘宝大学县长电商研修烟台定制班”、“全市农村电商专题培训班”,培训市县乡政府及部门领导、电商企业负责人350余名。上线运行了自主农产品垂直电商平台“烟台苹果网”,烟台苹果价格指数正式发布运行。福山、栖霞、莱阳市政府与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开展战略合作,进行县级服务中心和村级服务站建设。海阳市与移联网信集团合作,投资9000万元建设500个农村电子商务网店。招远市建成了本土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招远汇”,并建立了黄海农副产品电子交易市场。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80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开通了电子商务业务,注册电商卖家突破4.3万人,2015年苹果网销收入超过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