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 交通一体化先行

20.01.2016  15:37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和先行领域,交通一体化要按照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和一体化服务的要求,集中力量先行启动、率先突破,力争尽快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京津冀地区基本形成了集航空、铁路、港口、公路等多种方式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陆路交通方面,公路网密度、高速公路网密度、铁路网密度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1倍、3.3倍和3.6倍。海上交通方面,是我国北方的海上主要通道和窗口,沿海港口货物通过能力占全国的16%。航空交通方面,区域内机场吞吐量达9821万人次,占全国的15.4%。

  但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统筹协调不够,交通链条整合不足,整体优势难以发挥。二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大,交通发展不平衡,制约交通一体化的实现。三是交通运输结构不合理,运输效率难以提高,严重影响了城市间的健康发展,严重制约了区域内交通一体化的实现。

  在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市委的贯彻意见中,都明确提出要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推进交通一体化率先取得突破。2015年1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提出构建“四纵四横一环”主骨架,重点完成建设高效密集轨道交通网等八项任务,到2020年多节点、网格状的区域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到2030年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因此,要紧密结合京津冀“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布局,按照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交通设施共建共享、区域内外互联互通的原则,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扎实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

  一要打破行政壁垒,实现统筹协调。一是规划要统一。以全面推进《规划》落地实施为主线,做好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和优化完善工作,统筹推进重大政策事项。二是建设要统一。打破行政边界这一藩篱,统筹协调,合力建设,重点在补齐短板、强化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大力推进“断头路”、“瓶颈”路段建设。三是管理要统一。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公共出行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提高区域交通管理现代化和智能化水平。

  二要打破区域壁垒,实现合作共赢。一是加快城际交通建设,构建便捷城际交通圈。加快城际快速铁路建设,尽快实施平谷线等市域铁路和区域快线建设,加快区域内城市间互联互通。二是统筹考虑优化结构,打造现代化的港口群。科学界定区域内各港口的合理定位和功能,加强规划与建设的协调,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辐射力强的现代综合港口产业群。三是整合区域机场资源,打造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加快北京新机场建设,完善首都机场服务功能,发挥区域内其他机场作用。

  三要打破行业壁垒,实现资源整合。一是推进海铁联运,提高疏运能力。整合和优化区域内铁路网资源,建设铁路疏港通道,降低运输成本,减少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二是实现海空联运,推进相互合作。加强设施建设的有机衔接,整合海港、空港资源,实现无缝对接。三是推动空铁联运,提高交通效率。加快城际间高速铁路建设,实现空铁联运,提高运输效率,提升区域运输便利化水平。

  四要打破市场壁垒,优化体制机制。一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新经营思路和手段,在重大项目中继续坚持市场化方向,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发挥杠杆效应,撬动社会资本,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适应区域内高密度、高强度的交通需求。二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机制,借鉴发达国家建设都市圈、城市群的经验,建立更加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的跨区域交通协调协作机制。积极研究建立与土地开发相结合的交通基础设施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


烟台市委统战部助力海外山东籍企业渡过难关
    日前,获悉海外鲁籍企业遇到困难,外事侨务办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1月10日,省委常委会利用一天时间,外事侨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