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9456人实现脱贫

06.01.2016  10:48
>

  2015年12月29至31日,济宁市兖州区委书记张玉华,副书记、代区长王骁等几大班子领导带队走访贫困群众,镇不漏村,村不漏户,为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送来了慰问金,确保最后64个村184户463人的收入达到或高于省定3372元的脱贫标准。至此,该区已有4574户9456人实现脱贫。

  2015年初,兖州区精确筛选出贫困人口4574户9456人,其中因老、因病、因残、因灾贫困占了绝大部分。“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能力,依靠产业创业就业增加收入,从根本上挖掉穷根子。”兖州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张士坤介绍,兖州民营企业发达,经济实体众多,吸附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强,安排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到企业和经济体就业成为脱贫首选举措。全区100多家企业开展“帮扶就业”活动,贫困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脱贫。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通过项目、技术、资金、信息、市场、就业技能培训等外力帮扶,拓宽增收致富途径。同时,攀附各类经济组织,带动贫困群众办实体,搞经营,做服务,培植发展增收致富产业。2015年以来农业畜牧部门举办种植养殖培训班6期,包括30多名扶贫对象在内的2000多名群众学到肉鸭养殖、苗木栽培、蔬菜种植等技术,挖掘增收项目。

  兖州区还实施了创建国家级“救济难”示范工程,政府对贫困群众救助的“兜底”作用更加凸显。将符合贫困户条件、家庭无劳动能力、难于从事产业项目的老弱病残、鳏寡孤独以及其他类型的贫困户,纳入低保、五保范围。对低保线和贫困线“两线合一”,2015年对已纳入低保的4322户、8759人再次提高低保补助标准,补助后年收入达到3660元以上,15个五保户的补助标准达到4000元以上。建立了失能老人护理补贴制度,为失能老人每人每月补助护理费60元。利用“救济难”机制,对遭受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的1123名群众进行了救助,政府在社会救助中兜住了底线。

  “从数字上看,我们全面完成了扶贫攻坚任务,但巩固扶贫成果,建立长效机制不返贫才算真正完成了任务。”张玉华说。该区实行扶贫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建立了扶贫包保工作机制,区级领导包保镇街,并联系包保一个村的贫困户;区直部门、单位包保行政村及村内贫困户;农村精准扶贫与干部联户工作挂钩,每个村都有部门和单位驻村包保帮扶,每一个贫困户都有党员干部包保。38名市、区两级驻村“第一书记”对贫困群众盯死靠牢,困难群众不脱贫驻村单位不脱钩、“第一书记”不撤回,确保贫困群众脱贫不反弹。(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