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强调中国戏曲美学的必要性
戏曲与西方舞台艺术在演绎故事、创造人物、传达思想情感等方面有共同点,但在审美风范和表现方式上又有很大差异,如果对戏曲的审美特性不了解、不熟悉,自然就不知道戏曲美在哪里,好在何处
中华文化是戏曲审美风范的文化基因,对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的失落、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是造成今天戏曲艺术边缘化的根本原因
重新发现、重新阐释、系统总结博大精深的戏曲美学,对于引领当代戏剧家的戏曲创作,引领中外观众发现和欣赏戏曲之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俗话说“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唱戏与看戏当场互动的重要性于此可见。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带梅花奖艺术团到法国和德国演出精华版昆曲《白蛇传》时的情形。在巴黎,法国观众不了解中国戏曲,看戏时如同观赏歌剧般正襟危坐,“疯子”没有遇上“傻子”,剧场气氛有点冷清。而在慕尼黑,我们吸取了巴黎演出时的教训,建议德国观众观看中国戏曲时可以像观看足球比赛一样,随时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结果是,台上的“疯子”遭遇了台下的“傻子”,那天剧场效果的火爆不亚于国内。两场演出效果反差之大,主要就在于如何认识戏曲之美和如何进行戏曲审美。
戏曲与话剧、歌剧、音乐剧等西方舞台艺术在演绎故事、创造人物、传达思想情感等方面有共同点,但在审美风范和表现方式上又有很大的差异。如果对戏曲的审美特性不了解、不熟悉,自然就不知道戏曲美在哪里,好在何处。显然,戏曲欣赏的要义正在于理解戏曲独特的表现方式,懂得戏曲的审美风范,知道看戏曲与看话剧、歌剧、音乐剧的差异所在。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吃的是麦当劳,看的是外国大片,离戏曲艺术已经太远了,误解便由此而来,不少人误以为戏曲落后于西方舞台艺术,甚至一些戏剧名家也抱有这样的偏见。
事实上,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人的审美家园。戏曲艺术的当代振兴,戏曲审美风范的当代彰显,应是我国文化建设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谈到中国文艺之美“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并希望我们“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作为中国文艺之美的代表样式,当代戏曲艺术如何振兴和发展,戏曲审美风范如何彰显和重建?我以为关键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是重拾中华文化的自觉和自信。黑格尔说:“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已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显然,戏剧是伴随着人类的文明进步而形成的极为深入人心的艺术品种。中国戏曲艺术更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长期活跃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样式,更是传播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观最为重要的载体之一。中华文化是戏曲审美风范的文化基因,对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的失落、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是造成今天戏曲艺术边缘化的根本原因。与我们的自我矮化和偏见形成反差的是外国同行对戏曲的喜爱和推崇。国际戏剧协会第三十三届世界代表大会的主题是“戏曲之旅、文化交融”,正是外国同行提出来的。彰显戏曲的审美风范,对今天我们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尤为重要。戏曲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其独特性和民族性,戏曲的独特魅力和形式优势蕴藏着无限的生机,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21世纪,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文化挑战,中华戏曲的文化基因和优良传统,是我们处理好全球化与民族化、娱乐市场与文化品性等关系的重要精神资源。
二是发现和把握戏曲艺术之美。在很多场合,戏剧家们在谈及他们的创作时,喜欢谈戏剧观念,谈艺术追求,即便谈及戏曲创作,也多是谈思想、情节、人物、冲突、结构,这都没有错,但偏偏忽略了戏曲不同于话剧、歌剧、音乐剧的独特性,忽略了戏曲独有的表现方式、审美风范和艺术魅力。他们可能会说,戏曲就是“以歌舞演故事”嘛,其实,很多人对这句话也只是一知半解,殊不知,戏曲的歌舞是已经戏曲化、程式化、剧种化了的歌舞,是符合戏曲美学原则、化为戏曲表现手段的歌舞,而不是一般歌舞的简单叠加和拼凑。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新创剧目,不仅泛用歌舞,手段和风格趋同,而且盲目融入或简单搬用其他舞台艺术(包括国外的),丢失了戏曲自己的面貌和风格,消解了戏曲以及剧种的个性。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当代戏剧家缺少系统的戏曲美学体系的理论滋养,传统戏曲在理论和美学体系的建设上也存在诸多局限,感悟的多,只言片语的多,还需要现代的系统的把握和发现。我们要认真总结在以表演为中心的戏剧艺术中,戏曲演绎世界的独特的美学原则和赋予戏曲演出个性、艺术特色的内在规制:诸如成套的基本功法,贯融的歌舞形态,鲜明的节奏特点,程式化的表演方式,行当的角色分工,流派的表演风格,兼容体验与表现的美学追求,结合程式与技术的独特体验方式等等。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重拾中华文化的自觉和自信,重新发现、重新阐释、系统总结深厚博大的戏曲美学体系,对于引领当代戏剧家的戏曲创作,引领中国观众和外国观众发现和欣赏戏曲之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是积极健康的戏曲艺术实践。人们常常讲世界三大戏剧体系,唯中国戏曲艺术流传千年,仍然活跃在当代舞台,善于传承也善于发展,既古老而又现代,这正是中国戏曲的伟大之处。戏曲的美学体系是丰富的,同时又是发展的,戏曲在当下健康发展的艺术实践,是彰显戏曲审美风范的重要方面。应该说,我国当代戏曲艺术的发展是有成就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戏曲赖以传承和发展的文化生态出了问题。如上所说,戏剧人缺少文化的自觉和自信,以为传统戏曲落后于时代,落后于西方话剧、音乐剧等舞台艺术,盲目创新,艺术趋同,结果是去程式化和去行当化,事实上成了去戏曲化。再则,没有真正认识到戏曲当代发展的必然之路是推陈出新,是“返本开新”,缺乏对传承的尊重甚至敬畏之心,违背戏曲创新发展的规律,简单地用话剧改造戏曲,用写实改造写意,用所谓的现代性改造戏曲的民族性和草根性。实践已经证明,抛却传统、自由“嫁接”的创新,其结果往往并不受人待见,无法通向戏曲的未来。当然,戏曲创新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但是,创新受到戏曲艺术内在质的规定性的制约,需要戏曲创作者在此基础上发挥创造力。有了戏曲在当代积极健康的传承发展,我们还需要培养和引导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跨越戏曲审美的门槛,回归演员和观众的密切联系。有了戏曲艺术的新发展和新知音,戏曲的审美家园必定风光无限!
(作者: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 季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