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府新聘6位参事,什么人当得了这个职?

18.05.2017  16:28

  原标题:山东省政府新聘6位参事,什么人当得了这个职?

  5月14日,山东省政府在济南举行参事聘任仪式。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出席并为新聘省政府参事颁发聘任书,副省长王书坚出席活动并讲话。

  根据5月5日省政府公布的省政府参事的任免信息,聘任杜昌文、齐秀生、孙晓刚、亓同秋、仪平策、王志玉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续聘马来平、侯一筠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

  什么样的人当得了省政府参事?他们都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政府参事要“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

  记者梳理在任的8位省政府参事,五位有高校从业经历,涉及医学、科技哲学以及海洋等专业领域,并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还有潍坊市原市委书记杜昌文,省委高校工委原副书记齐秀生和济南市原副市长孙晓刚。在民主党派中,王志玉任九三学社山东省第六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仪平策任民盟山东省第九届委员会专职副主委。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被聘任为省政府参事,根据《政府参事工作条例》(国务院第565号令),参事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较大的社会影响和较高的知名度;(三)具有较强的参政咨询能力;(四)具备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意愿。参事的首聘年龄不得低于55周岁,不得高于65周岁。参事任职的最高年龄不得超过70周岁。

  茫茫人海中,如何选出省政府参事呢?《政府参事工作条例》也明确提出,聘任参事应当依照下列程序: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人员和各有关单位向参事工作机构推荐参事人选,参事工作机构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条例第五条规定的条件,研究确定考察人选并进行考察;参事工作机构与有关部门根据考察情况研究确定参事拟聘人选,报本级人民政府审定;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签发聘书。

  下情上达的“桥梁

  在聘任仪式上,副省长王书坚指出,希望各位参事旗帜鲜明讲政治、围绕中心献良策、民主监督建真言、统战联谊促发展,积极履职尽责、更加主动作为,为实现“走在前列”目标作出新的贡献。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继续关心支持参事工作,拓宽参政知情渠道,帮助解决好参事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参事履行职责更好地创造条件、提供保障、做好服务。

  由此可见,省政府参事的责任还真不小,不仅要围绕我省中心工作建言献策,还要在民主监督、统战联谊方面发挥作用,难怪政府参事要求的条件这么高。

  《政府工作条例》提出,参事工作机构负责对本级人民政府参事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履行下列职责:组织参事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组织参事围绕本级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参事开展同外国政府咨询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组织参事参加爱国统一战线工作;为参事依法履行职责提供保障和服务;对参事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考评;承办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比如在开展调查研究方面,2014年,我省加大推进服务业发展力度,省政府参事室对全省服务业(重点是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第一站就调研了“好品山东”平台的建设运营情况。并到全省各地调研电子商务公司的发展情况。

  进行调研之后,省政府还要听取政府参事的意见和建议。比如在2013年,省政府召开省政府参事座谈会,请省政府参事为加快山东省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把脉献计,并对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座谈会上,当时的刘玉祥等9位省政府参事代表分别就资源型城市转型、深化农村土地和经营制度改革创新、加强法制政府建设等问题进行发言。参事们在各自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所研究的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直截了当地提出意见和建议。

  时任山东省省长的郭树清结合参事们的发言,谈到参事如何发挥参政咨询作用时,特别指出,省政府参事要爱学习、勤思考、善研究,积极主动建言献策,为加快山东省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多出思想、多出创意,真正成为省政府决策离不开的智囊和外脑。

  政府参事的设置,让更多的民声,有了直通政府的“专车”。

  齐鲁晚报记者 陈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