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渔业资源锐减 日照岚山渔港多数船主喊亏损

10.12.2014  20:57


12月9日,岚山官草汪码头上停满了渔船,渔民开始放年假了。



  “6日出的海,没别的货了,这趟拉了2万斤鯷鱼,每斤一块钱左右,油钱都赚不出来。”9日上午8点左右,在 岚山渔港 码头,来自岚山头一村的三条铁壳船靠岸。据介绍,这是今年岚山码头最后出海的三条船,标志着岚山码头捕鱼作业正式进入“冬眠”。渔民说,今年开海以来,仅前半个月的“生意”刚好维持成本费用,自9月中旬开始海货不仅便宜,而且产量少,不少渔船亏本营生。“今年生意好的刚好能保本,其他的都亏。”岚山渔港码头一船主说,他指望着即将下发的燃油补贴能弥补部分亏空。

  码头最后三条船上岸

  连日来,在岚山的各大码头上,渔船繁忙作业的情形已罕见,取而代之的是渔船纷纷“歇业”。“去年这个时候还都在海里进行捕捞作业 ,最迟也得到阴历11月底,今年不行了,打不上来货了。”岚山渔港码头一位船主说。9日上午8时左右,三条铁壳船靠上码头,共捕捞了2万斤鯷鱼,“去年这个时候,鯷鱼8毛钱一斤,今年1块钱左右一斤,虽然价格高了,但是货量太少了,油钱都赚不出,更别提人工费了。”船主张先生说,这三条船是今年码头最后的归客。

  据了解,“亏本”是今年岚山码头渔船生意的代名词,由于海里货少且大部分较往年便宜,大部分渔船在10月份已经“收市”。记者随机在岚山各大码头上走了一遭,据粗略统计,7个码头上铁壳船连同大小渔船共400艘都已进入“冬眠”状态。

  海里货少,刀鱼更罕见

  “停业已经半个多月了。”据船主宋先生介绍,自今年开海以来,仅维持了半个月的“生意”,9月中旬开始,生意由“保本”到“亏损”趋势转化。据介绍,近年来海货产量逐渐减少,以鲅鱼和刀鱼为例,“去年出海五六天能捕捞5000斤鲅鱼,今年就才收一千七八千斤,个头大点的鲅鱼卖20元/斤,小鲅鱼10元/斤,价格与去年比没什么变化,但是货量大减,成本都赚不出来。”宋先生说,刀鱼的产量减少幅度最明显,“今年出海刀鱼一条没见着”。

  宋先生有两艘铁壳船,18个工人,每次出海的费用与利润不对等,自负盈亏的现象屡见不鲜。记者了解到,以往码头上工人的工资都是按半季结,但是由于今年海上生意亏损,工人工资也从半季结算演变成月结甚至天结,很多工人都辞职了。

  期待燃油补贴费

  谈起今年海上的生意,不少做了多年的船主直摇头,“没有不亏本的,现在都停业了。”宋先生告诉记者,靠船吃饭是岚山渔民早已俗成的规矩,出海捕鱼是父辈们苦苦经营了一辈子的营生,老祖宗传下的手艺不能扔,但是目前的现状让从事渔船行业多年的渔民只能苦苦盼望着局势好转,别无他法。

  “今年铁壳船的生意基本上都赔,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都是自负盈亏。”官草汪码头一船长告诉记者,对于今年的亏损,他们只能期待元旦期间即将下发的燃油补贴费,“每年下发的燃油补贴都是去年的,只希望今年多发点,能多少弥补点亏损。”该船长说。

  文/图 记者 孙晓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