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 鲁商集团总经理凌沛学做汇报发言

07.03.2016  20:09

  鲁网3月7日讯 昨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住鲁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凌沛学做了发言,向总理提了三个方面关于创新养老服务的建议,对此,总理表示:国有企业涉足养老产业让人放心。

  李克强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表示,千万不要小看社会养老,这是朝阳产业,属于经济新动能。

这是李克强与关注“银发潮”需求、就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发言的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凌沛学亲切交谈。

  “医养结合是2016年国家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总理也在报告中提了相关内容,我在向总理汇报发言时主要谈了一些政策、渠道方面的问题。”凌沛学说,总理在听完他的发言后提问,“你们是什么性质的企业”,“我回答说我们这是国有企业,属于国有民营,不是拿财政的钱,国有企业做养老产业有一定优势,例如品牌、资金、可信度和社会责任等等。

  凌沛学说,总理在讲话时对养老创新模式给予肯定,认为这是朝阳产业,“总理表示这是一项民生工程,要在政策上多支持,国有企业涉足养老产业让人放心。因为我们有能力整合集团和社会资源,为养老产业服务。

   住鲁全国人大代表凌沛学发言:

  “医养结合”政策多、落地难

  应制定统一标准办创新型养老机构

  据统计,现在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突破2亿,几乎相当于印尼的总人口数,已超过了巴西、俄罗斯、日本等人口大国的人口数。预计2033年前后这一数字将增加至4亿,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针对目前我国养老服务模式和存在的问题,凌沛学提出要创新养老服务,加快医养结合政策落地。

  凌沛学代表在山东代表团发言

   社会养老资源不平衡公办养老机构中自理老人多

  “根据我的调研发现,很多公办养老机构建造成本和运营费用都由国家财政承担,但是资源投入和人员水平有限,运行体制较为僵化,缺乏专业化的运营管理,机构运作的效果和效率普遍不高。”凌沛学说,而且公办养老机构中收住的老人中,能够自理的也占到非常高的比重,但更困难和需要照顾的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这样就造成了社会养老资源的不平衡。

  “我们提到‘老人’往往统指了60岁以上的老人,目前大多数优抚政策也是针对普遍意义上的老人,但是养老其实是分好几个阶段。”凌沛学说,60—70岁的大部分老人还是可以自理的,70—80岁可能就半自理的多一些,80岁以上的老人大部分就需要卧床了,但是目前养老政策中并没有细分,这就造成在资源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很多刚需老人的必要养老需求得不到满足。

   划定公办养老机构门槛提高国家补贴资金针对性

  针对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凌沛学建议,明确公办养老机构只收刚需老人,以城市“三无”老人和农村“五保户”老人为主,给非公办养老机构让出市场空间,调动社会养老资源的积极性,做到不与民争利。“北京、上海等地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值得在全国推广。”凌沛学说,应将经营不善的公办养老机构加速推向市场,推行公建民营,引进社会资本对原有机构进行升级改造,提高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形成多种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国家优抚政策应多向失能半失能老人倾斜,尽快推行老人自理能力评估。”凌沛学说,应建立老人健康档案资料库,以此为基础,针对不同的评估结果给予不同的补贴和社会化服务,提高国家补贴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医院不愿将资源投入养老养老院看病难享医保报销

  2015年,国家卫计委提出“医养结合”是应对老龄化的长久之计,其他很多部门也出台了一些鼓励医养结合的政策,但从医养结合的几种途径看,实施起来依旧难度很大。

  “现有的医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只要有条件就可以开展养老服务。结合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现有医疗机构也可以转变成康复医院或护理医院,为周围社区提供综合的、连续的养老医疗服务。只要愿意,这种方式最容易实现。”凌沛学说,但问题是,医院很少有积极性把原本就十分紧张的医疗资源投入到养老服务方面,因为养老服务的经济效益远无法跟医疗服务相比。

  凌沛学介绍说,我国大多数养老机构都没有医疗资质,去年国家卫计委印发了养老机构医务室、护理站的基本标准,只要有一位医生、一名护士就可以申请医务室,门槛大大降低。但养老机构中的医务室、护理站和专科医院大多数不具备使用医保的资质,老人看病不能享受医保报销,积极性自然不高,医养结合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目前国家特别鼓励的一种模式是养老机构建在医疗机构附近,医疗机构可以定期上门巡诊,遇到紧急情况,老人还可以及时从养老机构转诊至医疗机构。”凌沛学说,但是真正实现这种模式的养老机构很少,已经实现的往往同样是人满为患、一床难求。一方面,医疗机构周边的土地和房产资源都非常紧张、价格昂贵,开办养老机构的难度很大。另一方面,这种协议合作模式只是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建立了去医院看病的绿色通道,对增强养老机构自身的医疗护理和慢性疾病管理水平没有任何帮助。由于双方的利益和人员支出问题,这种方式多停留在探讨和转急诊方面。

   建议三部门联合办公减轻养老机构办事难度

  “现在出台的关于医养结合的政策很多,但是落地难,我认为最主要的症结在于各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政策之间的衔接问题。”凌沛学说,在国外,大都是先有医后有养,基本都是医疗机构开办养老机构,养老机构是医院的附属或者配套机构。而在我国,养老机构是独立的机构,属于民政部管理,大多数没有医疗资质;医院属于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管理;而医疗保险又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

  “目前的情况属于三权分立,在我国要想做到医养结合,就必须办全三个资质。”凌沛学建议三个主管部门能够协商制定一套统一的医养结合标准或者开展联合办公,减轻养老机构的办事难度。

   好消息:

  历山路将打造“养老综合体

  “医养结合”模式进驻,还有济南首家老年洗浴中心

  近几年,省城济南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山东商报记者了解到,济南也将有“养老综合体”——就像城市综合体满足人们美食、购物、休闲等多层次需求一样,这个位于历山路的“养老综合体”项目,将涵盖“机构养老”、“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医养结合”等功能,满足不同老年群体的需求。

  “现在的养老形式主要有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山东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表示。

  据悉,家庭养老,是老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一般是指老人入住公立或民营的养老院、福利院、敬老院和护理院等,得到相应的服务;社区养老是前两者的中间形式,是指老人晚上住在家庭里得到家人照顾,白天享受社区养老机构提供的日托、家政、送餐等服务。

  而医养结合,一般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养老服务模式。

  记者了解到,涵盖上述四类模式的福瑞达国际颐养中心将出现在济南历山路上。

  鲁商福瑞达健康投资有限公司、山东福瑞达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建军介绍称,根据规划,该项目有200多张床位用于机构养老,一楼和顶楼还有满足社区养老的日间照料中心,二楼和三楼则布局护理院为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据悉,老人在这里能享受到“基础医疗服务”、“药疗方案”、“日常洗浴、SAP等服务”、“心理咨询和社工服务”、“通过运动和锻炼、恢复身体机能”、“一对一营养配餐服务”等。

  “周围的老人可以来吃饭,休闲,晚上回家休息,员工还能上门服务”,张建军表示,项目地下一层还规划了济南首家面向全市的老年人洗浴中心,主要针对身体不便的老人,家属或者机构可以将老人接来,“有些老人病了之后,长期无法洗澡,只是擦擦身体,以后就方便了”。

  据介绍,该项目还将设立老人洗澡培训中心,为其它的服务机构或者老人家属,教授为老人专业和规范洗澡的培训。

   观察:

  单纯养老院与老人需求不符

  “小区配套养老”成未来新趋势

  “养老产品类型定位不清,极少从老年群体需求进行分类”,2月24日,一份权威机构发布的《中国老年宜居环境发展报告(2015)》,让老年宜居项目存在的问题进入公众视野。同时,山东商报记者调查发现,我省开始出现的社区养老“全龄社区”,或为解决系列问题提供了一种答案。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发布的上述报告显示,现阶段我国涌现出多种类型的老年宜居项目,但存在“养老地产开发热情高涨,但是部分老年宜居与老人需求不符”、“养老产品类型定位不清,极少从老年群体需求进行分类”等问题。

  “我考察过一些社区养老项目,发现配套不行”,67岁的吕先生是我省一位退休职工,他了解的养老地产项目多远离市区以及医院,而且社区目标住户都是老年人,“我不希望小区里全是老人,这种心理暗示不太妙”。

  “希望离孩子近一些”,66岁的陈先生则对山东商报记者表示,“我能动的时候,可以帮孩子看下一代,我70岁以后孩子在身边我更安心。

  “关键还是从老人需求出发”,鲁商福瑞达健康投资有限公司、山东福瑞达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建军对山东商报记者表示,“我们从年龄、生活状态、收入情况和综合素质,这四个维度来分析老人的需求和养老市场”。

  张建军以年龄为例,说明老人需求的多层次,“比如,60—70岁的老人,大多数身体能自理,选择为家庭和社会做贡献,或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71—80岁,不少人为社会做贡献的体能和知识储备几乎用完,疾病慢慢冒出来,开始需要生活照顾和陪护”。

  未来之路在哪?“养老地产的未来发展方向可能就是嵌入式的,通过为社区做到有足够的养老配套,并提供长期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国际金融报》的文章分析。

  样板:

  老年公寓、护理楼,周边是普通住宅

  一个养老社区的“全龄”规划

  “纯老大型社区缺乏生气,容易让我们老年人产生一种与社会的隔离感、被抛弃感”,接受采访的多位老人认为。

  什么样的养老模式更适合中国老年人需求?以前做地产,从来都是先建房子,后研究真正的购房者需求,现在全面从老年需求出发的“全龄社区”被认为将会是一个方向。

  

  配备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在济南仍然稀缺  记者 刘建宇 摄

  媒体报道显示,全龄化社区是以全生命周期为主线,硬件适宜全龄段客户群体混合居住的大型成长型活力社区,满足各年龄段需求,将养老需求贯穿于住区规划、开发、运营和服务整个流程,老人和其他各年龄段的人在共同的社区里面一起生活。

  我省临沂鲁商国际健康城项目就是这种“全龄社区”的样板。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大盘划拨了数百亩地用于配建老年人相关项目,“各个年龄层老人的多层次需求都能在小区中实现”。

  除了健康管理中心(社区诊所、日间照料、康复理疗中心)、国际颐养中心(介护中心)、煤炭疗养院康复医院+抗衰老研究中心,小区还将配建乐游中心、养生会所(太极、瑜伽馆)、膳食中心、云生活客户服务平台(呼叫中心)和银发学院等。

  社区将实行会员管理,办卡消费。对于身体状况好的老人,可以选择自己的服务,对于需要照料的老人,则可以选择养老公寓或颐养中心床位等。

  记者在“营养膳食中心”的点餐内容中看到,菜谱都按照老人身体状况制定,比如“糖尿病群体菜单”中有清蒸鱼、白灼菜心、粗粮馒头、冬瓜汤等。

  老人群体对于老年大学的需求与日俱增,该社区也规划了“银发学院”,社区年满50岁、确保身心健康的离退休老人均可以报名。

  “聘请省内外知名高校教授或老年大学相关专业的老师”,有关负责人介绍称,目前规划的课程种类包括书法、歌舞、拉丁、瑜伽、国画、戏曲、钢琴、葫芦丝、二胡、英语、电脑、摄影、陶艺、编织等。(山东商报 记者 李杰、冀强、杨芳、郑心茹、张冠超、郑芷南、梁赓、刘建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