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里大数据说高温

21.07.2017  16:13

    伏天里大数据说高温

  随着人口密度加大和经济活动进一步增加,未来高温情况会越来越严重

  自7月12日入伏以来,北京人都是在持续高温黄色预警中度过的,感到闷热异常,仿佛天天在洗桑拿似的。

  中国气象局7月18日举办了第二十一期“直击天气——与科学家聊‘天’”活动,多位专家围绕近期持续的高温天气,就高温天气的趋势变化,以及高温天气增多对公众健康的影响进行了解读与交流。

  专家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大范围高温天气仍将持续,但重点高温区域将发生变化。北方高温范围将减小,西北地区东部、江淮、江南地区将迎来持续高温。对于北京日前的高温闷热天气,专家指出少量的降雨使得空气湿度增大,冷空气不强,对流不足,难以将热气压下去。

  气象学上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摄氏度定义为“高温日”。据介绍,从高温日起始时间分布图来看,每年高温出现时间早晚差别很大。从1981年至今,5月上中旬就出现高温天气的年份不多,共有4次;今年5月19日就出现了高温天气,排位第四,在近10年里排第二,仅次于2009年高温起始日5月18日。而去年高温天气的开始时间为6月16日,和今年相比,相差近一个月。

  那今年高温是否来势更猛呢?专家表示,今年5月19日就进入高温季了,而且5月里接连出现了3个高温日,在近37年里排位也仅次于1999年(4个);今年6月里的高温日数有8个,近10年第一,近37年第二(和1999年并列),2000年11天排位第一。

  中国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艾婉秀指出今年北方高温天气突出,北半球持续高温。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随着人口密度加大和经济活动进一步增加,未来高温情况会越来越严重。因此,气候变化对产业经济有一定影响,气候指数对相关行业的规划起重要作用。

  专家称,今年入伏后的热不只是飙高的气温造成的,伏天里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角色登场,那就是水汽含量,也就是常说的空气湿度。伏天里高温天气不多,但是闷热天气会明显增多。有研究表明,当最高气温超过32摄氏度,平均相对湿度大于60%时,人体就会有明显的闷热感。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田琳表示,高温天气会对人的身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高温天气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人的神经系统会受到抑制,反应速度将会降低。因此,如何应对高温天气变得尤为重要。应对高温天气的措施有室内洒水降温,保持良好的通风;定时补水,户外工作者还要补充适量的盐水;打伞戴帽,少穿化纤材质的衣服,涂抹防晒霜等。(中工网记者 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