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祖辈传承技术捕捞罕见海蚰蜒 形似蜈蚣味道鲜

05.03.2015  16:08

  一张底部带有几个口袋的渔网张在海面上,次日便有大量海蚰蜒随着潮流触网进入“口袋”。这种极为罕见的小海鲜,外形像蜈蚣,却有着柔软的身体,虽然名不美、貌不扬,但味道却十分鲜美。由于海蚰蜒的捕捞方法十分特别,在即墨沿海地区,只有两个小渔村传承了祖辈传下来的捕捞技艺。而今,越来越少的捕捞量,也使得海蚰蜒渐渐成了海鲜中的稀罕物。每到开春季节,海蚰蜒就会爬上岸来,让人们享受这罕见的海鲜美味。

  探访

  气温偏高美味提前上岸

  “节后第一网,收获还不错。”大年初八一大早,即墨鳌山湾海域开始涨潮,向阳村渔民老苗和同伴拖着装满船舱的海蚰蜒上岸了。“这个季节正是捕海蚰蜒的时候,不过捕捞的时间比往年提前了几天。”老苗说,这一网打上来的可真不少,一称足有200多斤,按现在的市场价格,也能卖几千块钱。

  向阳村坐落在美丽的鳌山湾畔。每年开春后,这里的渔民就开始忙碌一件事情,那就是张网捕捞海蚰蜒。凌晨3点,在海上风浪不大时,渔民就会驾船出海,在先前下网的海域进行收网作业。等到天大亮时,大量的海蚰蜒便被拖上岸来,运进市场或渔家酒店。

  40多岁的渔民苗法文说,因为海蚰蜒长得不好看,胆量小的渔民开始都不敢收网捕捞,后来知道了海蚰蜒味道鲜美,又能赚钱,都喜欢上了海蚰蜒。本来,每年3月中旬,也就是正月十五过后,才是捕捞海蚰蜒的最佳季节,但由于今年气温偏高,所以捕捞的时间也提前了几天。海蚰蜒收获的季节性很强,一般只能持续一个月左右。在这个季节品尝海蚰蜒,那个鲜味儿,真是馋人。

  讲述

  最多一网收获上千斤

  苗法文说,他居住的渔村正好处于一个海湾里,海里的暗流比较小,加上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很适合海蚰蜒生长,他从小就跟着爷爷出海捕捞海蚰蜒。说起海蚰蜒时,苗法文显得特别兴奋,早些年,村里几乎家家户户捕捞海蚰蜒,每年开春后的第一网,必定就是捕捞海蚰蜒。为了保持鲜度,渔民每次出海的时间,都会安排在凌晨2到3点钟,在海上收网捕捞需要3个多小时,拉网回到岸上后,正好赶上天大亮,这时就有小商贩等候在码头上,将新鲜的海蚰蜒直接运送到市场上销售。

  “前几年,一网最多能捕捞上千斤,现在一网最多也只能捕到上百斤。”苗法文说,这片海湾说起来也很是神奇,每年海蚰蜒数量都会不一样。听老辈说,退到10年前,海蚰蜒的数量确实很多,到了前年,平均一网下去,还能收获好几百斤,现在捕捞的数量也在慢慢减少,全村整个春天,也只能捕捞上万斤海蚰蜒。因为各种原因,渔民从事海蚰蜒捕捞作业的越来越少了。向阳村目前只有不到10条渔船,在捕捞海蚰蜒。

  “现在的价格比前几年翻了一倍。”苗法文说,今年开春后,市场上每斤海蚰蜒卖到了25元左右,如果赶到渔村码头购买,每斤的价格不会超过20元。除了在市场上能买到刚上岸的海蚰蜒外,在即墨的一些渔家酒店里,也能品尝到这种极少的美味。

  揭秘

  特制褂子网用了上百年

  捕捞海蚰蜒的方法不同于捕捞其它海鲜,这是由于海蚰蜒的生长习性所决定的。

  “一般人一听到海蚰蜒这个名词,就会想到这种东西,肯定是生长于海底泥沙中,而且是和海蜈蚣很相似的一种海鲜。其实真相并不是这样的。海蚰蜒的生活方式酷似海马,也是在海水的中间部分生存的。”从小就捕捞海蚰蜒的苗法文,在解释它的生存方式时,用十分通俗的话语告诉记者。

苗法文说,长期生活在海边的渔民都了解海蚰蜒的生活习性。所以,在慢长的捕捞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