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籍作家叶炜在美国大学举办“乡土中国三部曲”对话会

07.03.2016  11:31
美国当地时间2月25日下午,枣庄籍作家叶炜“乡土中国三部曲”对话会在美国爱荷华大学举办。本次活动由爱荷华大学中文部主办,爱荷华大学中文部教师、学者和学生以及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的访问学者、作家等参与了对话活动。

   鲁网枣庄3元6日讯 (记者 孔浩)美国当地时间2月25日下午,枣庄籍作家叶炜“乡土中国三部曲”对话会在美国爱荷华大学举办。本次活动由爱荷华大学中文部主办,爱荷华大学中文部教师、学者和学生以及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的访问学者、作家等参与了对话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等国际写作机构的大力支持,并对其进行了宣传推广。 

  对话会上,叶炜结合“乡土中国三部曲”《富矿》、《后土》、《福地》的创作,就“新乡土写作与中国当代农村”作了主题发言,重点谈到了中国当下的社会状况,尤其是三部曲所书写的鲁南农村现状。叶炜同与会者一起以“乡土中国三部曲”为例,讨论了新乡土写作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文学图景。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现在的中国正面临着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的转型。但无论是乡土中国,还是城乡中国,都有一个“”在里面。“”是中国的底色所在,即便是在已经充分城市化的地方,仍旧有着乡土的痕迹。现在的中国,依旧是处于乡土时代;现在的农村,依然是最需要作家去关注的地方。这些,决定了中国文学的乡土底色不会改变。从创作客体——当下中国现实来看,当代中国尤其是新世纪以后的中国乡村出现了一些新的景观和特重新发现与观照。从创作主体——作家来看,有志于新乡土创作的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越来越多,其写作越来越呈现出有别于传统乡土作家的特点。可以说,随着时代环境的不断宽松和作家知识结构的不断改善,中国当代“新乡土写作”都有着巨大的进步空间。

  与会者认为,中国当代新乡土写作是对传统乡土小说的继承。在较好地承接了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所形成的“乡土 小说”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中国当代新乡土写作往返于城乡两域,其思想和行为展示着异质性文化价值的冲撞。当下中国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凸显,各种价值观互相激荡,是文学的最好年代,值得中国当代作家关注。以文学的方式观察和表现中国当代农村,讲好中国当下农村故事,是中国当代新乡土作家的使命和责任。

  本次对话会是中国当代新乡土写作与世界对话的一次尝试。传统观点认为,乡土文学写作不像城市文学那样,更容易与世界文学融合。然而,面对当代中国农村的巨大变化,国外读者同样对当代中国乡土文学同样充满了巨大兴趣。他们同样需要通过新乡土写作这扇窗口来了解中国当代农村。本次对话会的成功举办,就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叶炜是中国当代新乡土写作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首位创意写作方向的文学博士,目前供职于江苏师范大学作家工作坊。他曾于2012年率中国青年作家代表团参加过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的青年项目的交流,从2015年9月开始,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爱荷华大学访学创意写作一年。叶炜新近创作的“乡土中国三部曲”《富矿》、《后土》、《福地》均取材于枣庄山亭,出版以来,反响较好。《文艺报》、《文学报》、《中华读书报》、《中国图书评论》等刊发了评论文章,作了专门推介。新出刊的第2期《长篇小说选刊》转载了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福地》。

  目前,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等写作机构以及美国爱荷华大学中文部、爱荷华大学图书馆等研究机构均收藏了叶炜创作的“乡土中国三部曲”《富矿》、《后土》、《福地》。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副主任、作家休·佛雷尔在与叶炜的交流中,对“乡土中国三部曲”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并谈到了翻译这三部小说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