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土地确权促规模化经营 种植大户年入几十万

19.01.2015  11:26

  原标题:规模经营催生山东越来越多的"年入几十万元"农户

  “养牛200头,一年能赚四五十万元吧”“种桃100亩,差不多一年能净挣30多万元”“种地600亩,一年挣五六十万元没问题”……今日山东,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加快,规模经营效益显现,土地流转大户“年入几十万元”渐多。

  30多年前,我国农村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巨大的生产力。30多年后,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加速流转,在此过程中,农村涌现一批新的“弄潮儿”。

  “我觉得现在农业比房地产还要好干。”山东高唐县琉璃寺镇后关村村民王长印见到记者后的第一句话,就让人吃了一惊。

  原来,他已是流转了600亩土地的大户,一年种玉米和小麦两季。去年小麦亩产达到600多公斤,玉米达到800多公斤,平均每公斤约2.2元,毛收入3000元以上,除去各种成本,一亩地纯收入约1000元。

  “种粮收入几十万元,同时收储周边的农作物秸秆送到当地的泉林造纸厂,一年又能赚三四十万元,还有国家种粮补贴。”王长印虽没细算各类支出和总收入,但这粗粗一算,便透出一种自信。

  山东是人口大省,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水平。虽然像王长印这样的农户或许几个村也没有一个,但王长印告诉记者,在当地有个种粮大户的协会,会员的流转规模从100亩至上千亩不等,目前协会里已有30多户,并且越来越多。

  泗水县是泰山和沂蒙山边上的一个并不发达的县,这里却提出一个“百亿元”肉牛产业的目标。据泗水县副县长杜润丞介绍,2014年底,泗水县肉牛存栏量历史性地突破了5万头。其机遇是近年来,我国牛肉消费量的大幅提高,其措施是政府创造性地将银行、保险引入,联合龙头企业和农户共同发展。

  2010年大学毕业的孟猛是泗水县佳原牧业有限公司肉牛育肥场的一个养殖户。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给自己的近百头牛喂料,在不远处停着他20多万元的运动型轿车。“我一共养了近200头牛,一年能出栏近300多头,每头利润2000多元,一年算下来挣几十万元没问题。”他说。

  “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说出了养殖业中疫病的风险。但当地政府推动保险公司加入产业链,一头牛死亡后可赔付8000元,大大降低了养殖风险。保费的320元中,政府补贴220元,养殖户只需出100元。

  “建设银行给贷款80万元,解决了资金难题;保险公司给投保,解决了风险问题;与龙头企业新绿公司签合同收购解决了销路问题;政府还补贴秸秆青储设施,解决了饲料难题。我专心养牛就行了。”孟猛说。

  种粮、养牛能做大,在沂蒙老区的平邑县种桃也同样能做大。“现在种了100多亩桃,还想通过贷款再扩大,500亩我也能种,雇人就是了。”平邑县地方镇兴仁庄村村民马如学说,一亩地利润3000多元,一年至少能挣三十万元。

  在平邑县地方镇,这样的种桃大户还有很多。据建设银行临沂市分行介绍,去年年底他们一次就审批了90多户30亩以上的种桃大户,还有很多正在审批中。

  对于农村的这部分“职业农民”崛起,部分金融机构也有清醒的认识,他们正在以资本的注入撬动着这场深刻变革。据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房地产金融业务部高级客户经理杨林介绍,他们对农村大户购买农机具、养殖大户扩大规模都进行了针对性贷款。

  “我们不再像以前的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只贷三五万元,而是针对农村的发展形势,对农村新兴的大户单笔达到几十万元,甚至一二百万元,为的就是撬动他们快速发展。”杨林说。

农业部数据显示,至2012年底,我国的家庭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