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成绩单"集体晒 "自赞"多揭短少

09.02.2015  11:05

  

  新华社发  虽范围、力度空前,但有公众认为揭短太少,自我点赞太多。

  一次力度空前的政府信息公开,却遇到了格外“挑剔”的公众:岁末年初,国务院各部委、全国各省份2014年信息公开工作的“成绩单”集体上网晾晒,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尽管范围和力度空前,但有人仍呼“不过瘾”,认为“揭短”太少,“自我点赞”太多。

  作为打造“阳光政府”的重要措施,信息公开如何才能让公众更满意?

  信息公开“成绩单”集体晒

  “破天荒第一次”,有公众如是评价。在国务院要求和督察下,国家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集体在中国政府网上晾晒全年的信息公开成绩单,接受社会监督。

  信息一经发布,立即吸引了众多眼球。截至发稿时,参与点赞评判的达3万人次,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的报告称,这样首次大规模集中晾晒“成绩单”,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一个创新。

  此轮晾晒不但规模空前,而且格外赶早。按照信息公开条例要求,政府信息年度报告需在3月31日前发布,而在往年实际操作中,仍有不少部门“误点”。但今年,由于国务院办公厅严格督查,各部门“交作业”的时间大为提前。一些部委和省份的报告内容较详实,被公众称为“走心了”。例如教育部、卫计委等。交通运输部则赢得了“最图文并茂”称号,报告中“贴心”地附上了大量网站截图,展示对应信息在自家官网的位置。甘肃、安徽、北京等地的报告也被认为“充实有料”。

  有的部委主动自我揭短,博得了本轮“最实诚报告”之称。如国家林业局提出“信息发布时效性差”“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更新不够及时”;审计署提出“公开的审计信息可读性和通俗化有待加强”;辽宁省政府提出:“个别网站信息更新不及时,检索功能不强”等等。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分析称,这次集体晾晒成绩单不但有开创性,还具有“横向比较”意义,可以让各部门“紧张起来”,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真正当回事。

  “一定程度上说,这是近年来政府信息公开成果的体现。”华东政法大学行政法学教授沈福俊说,2014年,信息公开在关键领域连续“闯关”,不断向权力清单、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财政资金信息等“深水区”突破,前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