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为核心 加快乡村脱贫致富步伐

26.12.2014  16:55

山东省文化厅先后三批共15位“第一书记”派驻郓城县黄集乡,帮包刘楼村、郭庄村、侯庄、西张庄、义和庄五个行政村。三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省文化厅“第一书记”工作组突出抓基层党建,注重为群众办实事,不断加快村民脱贫致富步伐,共为帮包村争取财政资金3040万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6300元,集体年经营性收入由原来的“空壳”提升至三万元以上,帮包村耕地全部变为旱涝保收田。在“第一书记”工作组的带领下,帮包村硬件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村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精神文明活动愈加丰富多彩,“第一书记”帮包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省文化厅党组高度重视,把“第一书记”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三年来,省文化厅党组高度重视“第一书记”工作,把“第一书记”工作列为每月党组会重要议事内容。省文化厅徐向红厅长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第一书记”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并亲自带队到帮包村检查指导工作,省文化厅的几位副厅长曾分别赴帮包村专题调研指导。为使“第一书记”后勤工作保障有力,省文化厅党组专门成立了“第一书记”工作团,其下设办公室,承担具体组织协调工作。在“第一书记”选派工作中,省文化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广泛动员,慎重研究决定人选,从所有报名的党员干部中选出合适人选,第三批“第一书记”派出了以副巡视员担任领队的强大阵容,其他14名“第一书记”也全部是素质全面、责任心强、作风过硬、甘于奉献的精兵强将。

以党员教育为核心,大力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省文化厅“第一书记”工作组指导思想明确,坚持抓党建带动帮包工作的开展,重视村党支部建设。一是加强党员教育。“第一书记”把五个帮包村的党员教育工作当作一个整体来抓,在帮包村建起了党建理论培训平台、致富技术交流平台、农村文化展示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新农村建设探索平台。二是探索建立“三层一体”的党建模式。郭庄村从第一任“第一书记”王炳春开始,就建立了“三层一体”党建模式,之后两任“第一书记”接力进行,不断提升、深化,结合全村主题工作,在有效服务中增强了党的凝聚力。三是健全队伍,纳新充实新鲜血液。在第三批“第一书记”的和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省文化厅帮包的五个村的党支部已经有9名年轻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使党的基层组织力量得到加强。

全力完成“五通十有”工作任务,村庄面貌得到根本改变

      省文化厅“第一书记”工作组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主要体现在:一是村基本设施建设得到根本改观。三年来,五个帮包村共铺设自来水管道51266米,修路25.8公里,机电线路架设改造37160米,修涵桥121座,打机井118眼、自来水井2眼,建村委办公房(院)4处、村卫生室5所,进行了机电线路和电表改造,保证了村民生产生活用电。二是重视和发展教育。以前,帮包村教育设施和设备差,“第一书记”多方奔走,筹措资金,协调捐助图书,援建小学1座、幼儿园5座、文化广场6处。三是村风民风得到根本改善。结合绿化工作,所有帮包村都对村庄主要街道进行了整治,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

以乡村儒学讲堂为亮点,促进农村意识形态建设

      开办乡村儒学讲堂是省文化厅“第一书记”工作组帮包工作的亮点。省文化厅“第一书记”工作组发扬先行先试的精神,尝试探索乡村文化与道德建设、乡村文化与农村脱贫致富、乡村文化与村容村貌建设工作相结合的新路子,发挥文化帮扶在“第一书记”帮包工作中的启迪和引领作用,开办了乡村儒学讲堂——郭庄村乡村儒学讲堂,其主要包括三个“课堂”和一个“国学图书室”。通过开办儒学讲堂,各帮包村逐渐发生了变化:打架斗殴的少了,邻里和睦的多了;婆媳吵架的少了,孝敬公婆的多了。

以群众文化活动为抓手,“文化治村”成为帮包工作新亮点

结合文化工作的特点和优势,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省文化厅“第一书记”工作组坚持文化帮扶,促进帮包工作的开展,用健康向上、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一是成立秧歌队和庄户剧团;二是增加文化设施设备;三是建立乡综合文化站;四是组织文化下乡,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此外,省文化馆还专门组织省一级演员到西张庄慰问演出,受到村民热烈欢迎;省画院组织20余名画家参与义和庄文化惠民活动;省图书馆向各帮包村捐赠图书500册。省文化厅“第一书记”工作组以文化治村,成为了全省“第一书记”帮包工作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