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是相互联系、彼此促进、有机统一的历史过程。‘一带一路’建设越是成果显著,我们参与并在某些领域引领全球治理,就越有战略底气,越有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从而有利于实现或接近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神圣目标。”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中国人民历来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历来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愿意尽最大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
这段文字,摘自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此前,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写入宪法序言部分。
近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安理会决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这一思想理念正日益凸显其时代价值,显示出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
就如何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思想理念化为实践行动,如何将宏伟愿景变成现实,《环球》杂志记者专访了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
《环球》杂志:你曾提出,根据当前各国各地区实际情况,我们倡导和推动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当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和概念化的;应当具有不同形式、不同属性和不同特征,而不应泛泛而论和简单划一。那么,“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于洪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他强调,我们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行动,也不是一个国家单打独斗所能完成的。从全球事务角度说,它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需要各国政府相向而动。需要形成持之以恒的共同意志,分领域,分阶段,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进行探索和尝试。
譬如,我们可以通过广泛而深入的经贸合作,包括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周边国家形成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安全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最后通过全面的高水平的互联互通,走向深度交融的命运共同体。也可以在能源领域与俄罗斯、中亚乃至中东国家,共建能源合作共同体,通过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全面能源合作,推动形成地区的和全球范围的能源合作体系,进而形成全球能源共同体。为全球范围的能源开发、供给、储运以及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开发和能源技术革新,开辟新路径。
另外,亚太经合组织(APEC)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区域性政府间论坛,这一机制在推动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等方面,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方面,存在不可低估的合作潜力和发展空间,中国可利用自己在APEC中迅速上升的作用和影响,倡导建立亚太经济合作共同体,为APEC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注入新的动力。诸如此类,值得探讨。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希望世界各国在人类社会相互联系已经十分紧密的历史条件下,在发展和安全两大领域加强合作,在文化文明和体制机制等诸多方面互学互鉴,在走向进步和繁荣的道路上始终风雨同舟。这个过程应当说是与人类的永恒发展相始终的,因而是长期的和艰巨的,也必然是坎坷的和曲折的。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也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
美国之所以在20世纪的历史上发挥了那么大的作用和影响,除了其综合国力一度无可匹敌外,更重要的是,它在国际上不断提出新理念,不断发出新倡议,不断构建新机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威尔逊十四点和平纲领和国际联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还有欧洲复兴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及日内瓦会议、巴黎会议,等等,都是美国发起和主导的。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综合国力迅猛增长,中华民族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历史时刻已经到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至今只有5年时间,但已广为人知。我们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做出进一步努力,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充分准备,全速推进。
《环球》杂志:中国全球治理观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人类命运共同体被一些专家认为是最核心的理念之一。可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全球治理观推进和落实的手段之一,也是其目的所在。你如何评价这一手段和目的的合一性?
于洪君:全球治理可以说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涉及到当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包括政治、经济、人文、环境、安全、法治乃至伦理、道德等许多方面。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多种场合,反复深入地论述全球治理问题。中央政治局在他的带领下,曾就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问题专门进行过集体学习,足见他对一问题的重视程度。
关于当前全球治理态势以及我国的参与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做过一系列非常精辟的阐述。
他指出,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这不仅事关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而且事关给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定规则、定方向;不仅事关对发展制高点的争夺,而且事关各国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长远制度性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全球治理体系是由全球共建共享的,不可能由哪一个国家独自掌握。中国没有这种想法,也不会这样做。他提出,不管全球治理体系如何变革,我们都要积极参与,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世界和平稳定提供制度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继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事实证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提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正确义利观,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和举措,显著提高了我们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
全球治理涉及未来的世界格局,涉及未来的国际关系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源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增强我们在国际上说话办事的实力。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但也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我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实质上讲的就是目的与手段的合一性问题。如何从我国的实力地位和实际需要出发,积极而富有建设性地参与全球治理,关键在于如何提高我们的参与能力,即规划制定能力、议程设置能力、舆论宣传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实事求是地说,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建设方面,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我们这个正在和平崛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全面参与并在某些方面引领全球治理,毕竟是个全新的事业。
《环球》杂志:在新时代,中国在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和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应当在哪些领域进一步发力?
于洪君:过去,我们长期受国际关系中的传统理论影响,观察人类社会和国际关系时更多着眼于矛盾、差异和斗争。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包括中国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经济联系、文化交往,包括安全对话,日益广泛和密切。我们观察世界形势,观察人类社会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视角,更多地看到了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可以说,目前我们强调人类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在理论上是一大进步,是重大突破。
当前,我们在外交理论方面,面临着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令人信服地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接受我国领导人所提出的这个崭新概念。这也是我们应当进一步发力的地方。与此同时,展望美好前景要切实估计到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道路将坎坷而漫长。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有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要有切切实实的行动。要让国际社会看到,中国正在尽最大努力,寻求发展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和安全合作的最佳契合点。比如,我们要更加广泛地参与解决全球热点问题和地区冲突,把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信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等等。在具体行动中,应坚持因时而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捕捉机遇、义利兼顾、顺势而为、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此外,要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变革国际秩序等结合起来。现有国际体系无论在政治、经济、安全方面,还是在全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等共同挑战方面,都存在明显滞后的问题。变革国际秩序,不但是时代进步的迫切需要,更是国际社会的普遍诉求。围绕国际秩序变革问题,当前各种力量争斗激烈。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超越意识形态藩篱、超越社会制度对立、超越发展水平差异为前提的,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性和广泛的发展空间。我们要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同改革现有国际组织、变革现存国际秩序、制定新的国际规则有机统一起来。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应特别注意解决人才不足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突破人才瓶颈,做好人才储备,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眼下,我们的企业、技术、装备等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走向周边地区,走向世界各国,人才严重匮乏的问题,可能比资金普遍不足、技术相对落后、理念比较陈旧等技术性问题更为突出。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加大气力培养善于开展国际交往与合作、能够娴熟运用国内国际两种规则的领军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应是我们相关工作的重中之重。
概括地说,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是相互联系、彼此促进、有机统一的历史过程。“一带一路”建设越是成果显著,我们参与并在某些领域引领全球治理,就越有战略底气,越有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从而有利于实现或接近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神圣目标。
作者:刘明 吴美娜 编辑:邱忠珲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