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红厅长在全省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03.09.2014  19:27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现在,我汇报一下省文化厅近年来组织文艺精品创作有关工作情况。
      一、我省近年来舞台艺术精品创作生产情况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生产进入一个创新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是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在山东举办,对山东文艺精品创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全省各级文化部门紧紧围绕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作为文化建设的示范工程和导向工程,作为自觉主动地推动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为目标,创作推出了一大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时代特征、富有齐鲁气派的文艺精品,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文艺人才。可以说目前山东舞台艺术创作进入到历史上最活跃、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全省舞台艺术创作取得新成就。2010年以来,全省各级艺术院团新创作剧目60余台,涌现出吕剧《百姓书记》、京剧《瑞蚨祥》、舞剧《红高粱》等一批高质量的文艺作品。这些精品剧目体现了“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创作原则,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代表了山东艺术创作的最高水平。2012年,莱芜梆子《儿行千里》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戏剧奖。在去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我省15台剧目入选参加第十四届文华奖评比展演。其中3台剧目荣获“文华大奖”;1台剧目荣获“文华大奖特别奖”;10台剧目荣获“文华优秀剧目奖”;1台剧目获“文华剧目奖”;此外,我省还获得33个文华单项奖。这在山东舞台艺术发展史上是空前的,也创下了历届艺术节一个省份参赛剧目数量和获奖数量、获奖等次最高纪录。在十艺节各专业艺术单项评比展演活动中,山东入选节目数量以及参赛成绩也均居全国前列。山东的艺术精品创作扎扎实实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组织我省舞台艺术创作的主要措施

(一) 加强规划,完善机制。 为科学有序地推动全省艺术创作,省文化厅2010年出台了《山东省舞台艺术创作规划》,提出全省舞台艺术创作的总体目标和年度工作进程,确定了各地各级艺术院团创作任务和各艺术品种结构布局,督促各级政府以“五个一工程”、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和“文华奖”评审为抓手,加大投入,为精品剧目创作生产提供保障。组织建立了由全国知名专家、省内专家、各市文广新局组成的三级剧本遴选机制、重点作品研讨加工机制和全省创作情况统筹调度机制,进一步完善艺术创作生产决策机制、论证机制、演职人员选拔机制,以及资金投入、监督评估等机制,为艺术创作提供科学支持体系。建立了艺术创作责任体系,健全考核制度,加强对剧目创作、加工、演出的督促检查,扎扎实实推动精品剧目创作生产。

(二)合理布局,整体推进。 根据全国艺术创作形势,分析我省各艺术门类创作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对全省各门类艺术创作整体部署、科学规划、扬长补短,既注重保持各艺术门类均衡性,同时对我省实力较强的地方戏、京剧、等艺术门类,重点攻关。通过合理布局,整体推进,我省在保持了自身优势的同时,一些原来创作比较薄弱的艺术门类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如舞剧涌现出《红高粱》、杂技剧涌现出《聊斋遗梦》等具有一流水准的作品;一些多年来创作方面趋于下滑的剧种,如山东梆子,通过迎接十艺节艺术创作,重新焕发了活力,涌现出多部优秀剧目,成为本届艺术节入选剧目最多的剧种之一;在第十届全国舞蹈比赛中,沉寂多年的我省舞蹈创作也再次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三)高点定位,打造精品。 省文化厅在组织文艺精品创作过程中一直把“全国一流”作为追求目标,将“精品意识”贯穿组织工作始终,狠抓剧目质量。 首先,注重选题规划,广开思路征集剧本。 按照“储备一批、创作一批、规划一批”的思路,省文化厅于2010年和2011年两次面向全国征集剧本200余个,从中评选出近50部优秀剧本向全省推介;通过组织创作、定向约稿、委托创作等多种方式推出剧本近百个。 二是坚持多元并举,着力强强联合。 除调动全省骨干创作力量全部投入艺术创作之外,我们还主动与全国一流编创人员、创作团队广泛开展合作,借助全国力量,通过优势互补,实现互惠共赢。 三是树立精品意识,反复打磨剧目。 在重点剧目创作上始终坚持高品质的原则要求,每一个剧目从剧本创作到搬上舞台再到参加评审,都要经过多次的专家研讨论证,不厌其烦地征求意见、修改打磨,精益求精。仅省文化厅两年间就对全省十艺节备选剧目进行了三轮选拔。三轮选拔观摩中,每个剧目都组织召开了有全国知名专家参加的座谈会,请专家不留情面地挑毛病、提建议,严把质量关,把“精品意识”渗透到艺术创作每一个环节,渗透到每一位创作、演出人员心中。四是积极推动演出。按照文艺精品“既能拿大奖,又要有市场”,力争“两个效益”双丰收的要求,制定了重点剧目月度场次报送制度、重点剧目加工提高情况信息报送制度,并及时向全省通报情况,通过不断督导,鞭策艺术院团推动新创作剧目演出,在演出中不断听取意见、锻炼演员、磨合提高。

(四)加强省市联系,共同打造精品。 在艺术创作上,省文化厅始终坚持全省一盘棋,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保持和各市的联系,加强督导。由分管厅长带队,根据各市的创作进度,及时组织专家现场观摩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推动新创作剧目进一步提高质量。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对各地打造精品、繁荣创作起到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五)加强队伍建设,夯实人才基础。 实施艺术英才培育工程,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近三年来在省内先后组织举办了编剧、地方戏音乐创作、戏曲表演、舞蹈编导、文艺评论等多个培训班,与中国戏曲学院合作举办了导演高级研修班、舞美设计高级研修班、青年京剧新秀集训班,累计邀请全国各领域60余位艺术名家对全省300余人次的青年艺术人才进行了各类培训,推动我省新一批艺术骨干茁壮成长。同时我们还支持鼓励优秀青年演员拜名家为师。两年来,先后资助省直院团十余人次进入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全国重点艺术院校学习进修。一系列人才培养工作的扎实开展,大大提升了中青年专业人员的艺术素养和整体水平,对于推进我省艺术创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在认真总结十艺节艺术创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重大题材规划和创作,建立艺术精品创作题材库。 首先,重点抓好“中国梦”题材文艺作品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发挥各艺术门类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反映齐鲁儿女在追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中的精神风貌。其次,抓好优秀历史文化题材创作。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以孔孟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优秀历史文化和齐鲁特色文化。第三,抓好“三贴近”小型戏剧创作。以精巧的题材选择、短小精悍的艺术形式,群众喜闻乐见的样式,快捷迅速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心声。2014年将组织举办全省小型戏剧优秀剧目展演,力争推出一批小型戏剧精品。

二是巩固扩大精品创作成果,打响齐鲁戏剧品牌。 为使我省十艺节获奖剧目发挥应有的示范性、导向性作用,省文化厅以“增加演出、文化惠民;加工提高、打造精品;理论总结、推动创作;开发市场、创造效益”为目标,于春节前后在济南举办了“十艺节文华奖山东获奖剧目观摩展演”,15台获奖剧目先后在省城集中演出34场;反响良好,并受到文化部领导的关注和好评。下一步将结合庆祝建国65周年,组织部分精品剧目晋京展演,进一步扩大“齐鲁戏剧”的影响。还将结合山东剧场院线运营,组织开展省内外展演巡演,打造一批“叫得响、留得下、传得开”的品牌剧目。

三是建立扶持艺术创作长效机制。 实施推动山东舞台艺术持续发展的“4+1”工程,即“山东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山东省地方戏振兴与京剧扶持工程”、“山东省优秀保留剧目工程”、“山东省舞台艺术英才培育工程”和鼓励优秀剧目、优秀人才参加国内外艺术比赛扶持奖励办法。进一步完善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评审选拔、资金扶持、展演推广、表彰奖励的政策和措施,建立具有持续活力的繁荣艺术创作的支持体系和长效机制,推动山东文艺精品创作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