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群众文艺新创作品戏剧、曲艺门类汇演侧记

16.11.2015  10:02

  11月4日,22个戏剧门类群众文艺新创作作品亮相山东剧院舞台,这是由省文化厅主办的山东省群众文艺新创作作品汇演的收官之战。茂腔、吕剧、莱芜梆子、柳琴戏……一系列具有山东特色,广受群众喜爱的戏曲类型涌现出了一批群众文艺的创新之作。据介绍,这22个戏剧节目中,来自县级文化馆和基层庄户剧团创作的节目就占到了一半以上,很多节目已经活跃在了“文化惠民”的舞台之上。

  “这些群众文艺新创作作品的创作者、表演者有基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离退休的工人、个体户、大学生,演出的是老百姓身边的故事,有一种扑面而来的质朴感。这正契合了习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是文艺作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重要成果。”省文化馆馆长王寿宴评价说。

  “浆豆腐热乎乎,梅花炒鸡香渍渍……地里的蛐蛐成了龙,大白菜插翅飞上天……”极具地方特色的方言、活生生的生活场景让莱芜梆子小戏《梅花炒鸡浆豆腐》一上来就攫住了观众的眼球。一串菜名构成的剧名也让观众摸不着头脑,这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编剧李春明用莱芜梆子韵味的解说道出了这出小戏的梗概:“炒鸡店老板娘精明能干,豆腐匠子是个亲戚拐个弯,二人搭档巧设鸿门宴,乡里秘书不明就里把酒端,一唱一和推杯换盏,为的是白菜节上捞金砖。白菜节取消如雷贯,梦想成空变了脸。大学生村官网站推特产,地里的蛐蛐成龙飞上天。秘书自掏腰包付宴款,亲亲的百姓如沐春风暖。”

  作为莱芜梆子剧团的“一支笔”,李春明近年来创作了近百部梆子戏。其中,多数取材于基层民众的日常生活,反映的也是百姓的真实生活状态。“不断向生活学习,不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捕捉新意,才能创作出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作品。”李春明说。据介绍,这部《梅花炒鸡浆豆腐》的创作灵感就是来自李春明随团下乡演出过程中听到的几个普通故事。“要把群众朴素的故事讲给群众听,要讲真实也要讲艺术。这部戏讲出了新时期干群关系,弘扬了正能量。再加上莱芜梆子戏在当地很受群众欢迎,这部戏无论下乡演出还是剧院演出都非常受欢迎。”据悉,《梅花炒鸡浆豆腐》还将于近日赴安徽合肥参加首届华东六省一市现代地方小戏邀请赛,将山东戏曲、山东故事带到更高的舞台上去。

  今年43岁的钟雪香挑起了戏剧小品《招聘婆婆》的大梁,她在其中扮演主角——中年妇女春桃。戏中春桃因为早年的坎坷经历留下的心理阴影,在结婚后对婆婆颇为不孝。直到自己有了孩子后才意识到犯下的错误,可是为时已晚。这时的婆婆已经去世,春桃处于良心的谴责,开始“招聘”婆婆,收留孤寡老人。平日里从事个体工作的钟香雪在舞台上表现毫不含糊,扮相、唱功样样不输专业演员。“我个人非常喜欢文艺演出,闲时就参加庄户剧团演一两场小戏过过瘾。虽然有些演出的经验,但是在《招聘婆婆》中当主角还是第一次。为了排演好这出戏,县文化馆专业老师对我演唱、台风的指导非常有帮助。”钟雪香说。

  据临朐县文化馆馆长李咏梅介绍,去年已经开始在临朐县各地演出的这出《招聘婆婆》小戏非常受欢迎。“这出戏讲出了‘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一道理,因为讲了‘孝’这一传统美德,能够引起很多观众的共鸣,有时候能看到台下的观众感动之余偷偷抹眼泪。”李咏梅说,“以这样一个故事来弘扬社会新风貌,潜移默化地以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影响观众,能够发挥文艺的时代性、教化性的作用。”

  此次展演中,临朐县的两部戏剧小品都收获了评委老师很高的评价。记者发现,两部戏的主演都是来自基层有一定文艺特长的普通群众,“普通百姓当主角”成为一大亮点。“文化馆现在每周有三四天的时间会派老师到基层对文艺骨干进行培训,把最新、最专业的歌舞、曲艺、小戏、广场舞等节目带到群众中,让他们成为群众文艺的主体。送文化下乡中,让百姓成为主角比起单纯的送戏下乡效果更好。”李咏梅说。今年以来,临朐县开办“全县农村大舞台”系列文化活动,广场舞大赛、庄户剧团展演、舞蹈大赛等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中都活跃着普通群众的身影,“有群众积极参与的文艺活动,才更受群众喜爱。”李咏梅说。

  据了解,此次戏曲类群众文艺新创作作品汇演结束后,将通过文化部专家评委的逐一打分、评审,确定排名前六名的曲艺作品、戏剧作品入围山东省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曲艺、戏剧门类比赛侯选名单。下一步,省文化厅还将举办专题培训班对作品进行打造提升。同时,对精选出的文艺作品广泛组织开展进农村、进社区、进广场、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等演出活动,让优秀的群众文艺作品走进群众中间,实现文化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