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济南日报》]全面打响我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29.09.2016  17:42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首要关口在于种植,而确保种植安全、高效、环保,这就要依靠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作。为破解农业资源和环境瓶颈制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化都市农业,守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近年来,市土肥站紧紧围绕全市现代农业中心工作和目标任务,以“建设、巩固、提升”为理念,积极打造济南市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逐渐走出了一条配方施肥个性化、统防统治专业化、生产经营规模化、生产主体企业化、管理服务社会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济南模式”,为我市省会现代农业建设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驾护航。
明确建设理念 坚持主体引领

       
  据了解,自我市2014年投入资产500万元启动3万亩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项目以来,市土肥站始终按照“资源化、减量化、生态化”的发展理念,从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入手,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组织化经营、市场化服务、品牌化运作,大力推广生态生产、循环利用、集成防治等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先进实用技术,辐射周边的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使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市土肥站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示范区以巩固长清综合示范区、建设济阳县设施农业综合示范区为重点,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龙头作用。“其中,在长清,我们发展与建设家庭农场5家、专业种植农民合作社23家、现代农业园区12家、蔬菜标准园(应急菜田)4家,同时辐射带动周边种植基地面积达10万余亩。济阳方面,重点建设了1000亩的节水节肥示范区、4个中型有机物沤制池、16个小型沤制池、7处废弃物收集点、5处以土传病害为重点的土壤修复等。
推进措施到位 强化项目助推

       
  据该负责人介绍,济南市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为抓手,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以强化社会服务组织为保障,着力推进减肥、控药、洁田、修复、循环“10字”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的落地生根和辐射带动,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济南模式”的重要举措。
  减肥: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开展节水节肥示范、启动微生物有机肥物化补贴等措施,推进按方按需施肥、水肥同步管理,减少化肥使用量。
  控药:通过建立病虫害监测基点、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农药专供等综合措施,使农药施用量下降。
  洁田:通过清除田间地头农业生产废弃物,设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清洁田园建设。
  修复:通过设施土壤盐渍化修复、土传病害防治等试点开展土壤修复工程。
  循环:通过“三沼”、太阳能等综合利用,积极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技术),推动循环农业发展。
扩大试点领域 打造“济南模式

       
  据了解,2015年,市土肥站积极争取了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示范区的建设与巩固。其中100万元打造以大田作物为重点的长清片区,400万元打造以设施农业为重点的济阳县新的示范区。
  该负责人表示,为加快建设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他们积极实践,探索总结了多套面源污染防治管理机制,“自2014年6月启动以来,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我们梳理出了一套管理机制(即政府投资、部门监管、县区主导、实施主体落实),总结出了一套补助方法(区分是否纯公益性项目、实行全额和非全额补助),并初步建立起了配方施肥个性化、统防统治专业化、生产经营规模化、生产主体企业化、管理服务社会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济南模式’。
  目前,示范区成立了综合服务中心,下设智能配肥站、病虫害监测基点,“兴农之家”配备了智能配肥机、虫情测报灯、气候观测仪、病虫远程诊疗系统、土壤消毒机等仪器设备,为示范区建设提供全方位管理技术服务,在减肥、控药、洁田、修复、循环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报记者钱堃 通讯员 史永晖)

       

 

来源:    济南市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