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烟台模式”

19.04.2016  11:13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要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作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山东省烟台市近年来注重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领域,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改革创新、共建共享”的指导理念,探索建立起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1+5”制度体系和10个创新机制,为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发展提供了示范和模板。在今年1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制度设计研究评审中,烟台这一成果获得东部地区第三名的好成绩。

  所谓“1+5”制度体系,“1” 即烟台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见》,这是烟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宏观指导性文件。“5”是指与上述《意见》相配套的5个文件,包括《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烟台市公益文化项目推介机制实施办法》、《烟台市“89000”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烟台市孵化培育文化类社会组织实施办法》和《烟台市文化志愿者管理办法》。

  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过程中,烟台以“1+5”制度体系为指导,结合以往的实践成果,围绕破解困扰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瓶颈问题,创新思路,大胆实践,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10个创新机制。

  一是创新公益文化项目推介机制,拓展社会力量参与平台。烟台树立“公益文化社会办,繁荣文化为社会”的理念,运用“政府协调、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受益”的机制,从2003年开始连续举办13届公益文化项目推介会。经过13年的坚持和发展,推介机制在推介主体、范围、方式、成果上实现了拓展。

  二是创新烟台大剧院“三位一体”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打造剧院公共文化服务模板。烟台将大剧院定位为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对其定位包含4个方面:“一是社会效益第一,不是挣钱第一;二是高雅艺术殿堂,不是商业娱乐场所;三是专业艺术演出舞台,不是各类商务会务场地;四是为市民文化服务的阵地,不是供游客娱乐的会所。”

  三是创新“89000”文化民生服务工程运行机制,汇集社会文化资源。“89000”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连接500多个文化单位和文化类社会组织以及志愿者队伍,有效汇集了社会力量所属文化资源,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便捷平台。

  四是创新文化资源统筹机制,实现公共文化共建共享。成立文化资源统筹协调组,整合各部门资源,共同推出“公共文化服务暖心工程”等。同时推动企业和高校所属文化设施向社会开放,建立政府陪同投入、利益共享的文化共建新模式,并采取国有民营等灵活机制盘活文物资源。

  五是创新名人艺术馆建设运行机制,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采取政府投资建设、管理运营,艺术家无偿捐赠,以艺术家名字命名的方式,建设名人艺术馆群。

  六是创新文博单位体制改革与运行机制,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率先在全国探索文博单位体制改革,将烟台市文物店多年来收藏的3.7万多件重要文物无偿移交烟台市博物馆,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提高了公共文化产品的质量。

  七是创新文化类社会组织孵化机制,培育社会力量参与主体。出台《烟台市孵化培育文化类社会组织实施办法》,精准解决文化类社会组织“缺场地、缺培训、缺舞台”的“三缺现象”;吸纳文化类社会组织与专业文化艺术单位同台参与大型文化活动,让文化类社会组织在参与中得到提高;对文化类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建立评价激励机制,进行表彰奖励。

  八是创新文化志愿者管理激励机制,使文化志愿者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生力军。

  九是创新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激发公共文化服务单位自身活力。

  十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评价激励机制,营造社会力量参与的浓厚氛围。

  通过实施“1+5”制度体系和十大创新机制,烟台市在示范区创建期内累计有3000多家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撬动了20多亿元的社会资金。以“1+5”制度体系为核心,烟台市从培育社会力量参与主体、扩展社会力量参与平台、创新社会力量参与方式、增强社会力量参与能力、提升社会力量参与效果等多角度,构建起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