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用人没了“事业编”

12.08.2016  19:07

公立医院新入职医生没有编制了!7月12日,济宁市卫计委通过官方网站发布市直6家公立医院的用人招聘计划,这是济宁公立医院首次招聘备案制医务人员。

从审批制到备案制,我省医疗人事制度改革迎来了关键性的一步。

长期以来,人事编制问题一直是困扰公立医院发展的瓶颈。对于医生来说,决定收入待遇的不是不同岗位的技术要求、实施诊疗的时间、职业风险与压力等综合因 素,而是一纸编制。对于医院来说,想引的人引不来,引来的人给不了待遇,招人难、留人难成为普遍情况。人事编制之困,不利于医疗人才的自由流动,阻碍了多 元化办医格局的形成,让医疗市场蕴藏的活力难以有效释放。

打破旧有人事管理体制的束缚,把用人权放给医院,把医生从体制中解放出来。2015 年底,我省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方式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由医院根据 业务水平、类型特点、床位数、门诊量等确定人员控制总量并报有关部门备案。医院自主拟定岗位设置方案,对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允许 医院根据业务需要,自主招聘已经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医护人员,并实行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变固定用人为合同用人,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医院、 医生的自主权都得到了提高,更有利于构筑科学高效、公平健康的医疗卫生体制。

在编制人事制度领域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成为我省公立医院改革的 最大亮点之一。济宁一位三甲医院院长坦言,由于缺少编制,一些关键岗位缺少真正的人才。没了编制的束缚,医院在用人方面从过去的单向选择变成双向选择,用 人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权,这也倒逼医院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能力,为临床核心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留住人才。

编制没了,对医生来说也是一种 激励。《意见》规定:所有医生和其他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都可以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建立职业年金制度。薪酬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突出贡献人员倾斜,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薪,提高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医院人事编制改革的使命,不仅在于实现“不 患寡而患不均”,其更重要的目标在于释放医疗机构活力、提高医疗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借由此次人事编制改革,我省医疗机构将可以科 学有效地配置人力资源,建立新的劳工分工体系和多元化医疗队伍。根据不同医疗机构的不同职能目标,形成各具特色的人力资源布局。根据各自不同的专业特长, 建立高效合理的医护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医护人员的水平。

政事分开、政资分开、管办分开”,界定政府作为行业监管者、部分机构出资人的职责,理顺政府和公立医院的权责关系,还医院以充分的管理自由。人事编制改革的一小步,折射出政府在简政放权方面迈出的一大步。把涉及医院自主权最为关键的 用人权归还医院,这是政府权力做的“减法”,换取的是医院和医疗市场的“加法”,是真正激发医院活力的大招。

◆医改亮点

全面实行公立医院编制备案管理

公立医院根据业务水平、类型特点、床位数、门诊量等提出本单位编制总量,由主管部门向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备案,原编制内人员继续实行实名制管理,只出不 进。从2016年起,不再安排公立医院用编进人计划,由公立医院按规定核定人员控制总量,在人员控制总量内自主制订、执行新进人员计划,按事业单位公开招 聘的有关规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烟台市委统战部助力海外山东籍企业渡过难关
    日前,获悉海外鲁籍企业遇到困难,外事侨务办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1月10日,省委常委会利用一天时间,外事侨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