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向潮头立一船尽浩歌

12.11.2015  11:06

  广东,祖国的南大门,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当前,广东上下戮力同心,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积极推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在全国推广成熟经验,形成各具特色的改革开放高地”的要求,准确把握广东自贸区的战略定位,南沙、前海、横琴三大片区实施错位发展,协调发展;切实打好“港澳”牌,立足于创设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环境和创业环境,加强与港澳服务业的开放与衔接,致力于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广泛借智借力;不搞“短平快”,不追求轰动效应,而是从细微处着手,积跬步以致千里,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

  金秋时节,来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相关国家的政要、国际组织代表和大型企业负责人等150多人参观了南沙,对自贸区挂牌半年内取得的成就表示由衷的赞许。

  创新倒逼政府“权力瘦身

  广州南沙

  南沙港,放眼远眺,烟波浩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货如轮转,联通五洲。

  10月25日,对于广州锦兴纺织漂染有限公司报关主管张文超来说,是个值得高兴和纪念的日子。以前在南沙报关跑东跑西,劳神费力,如今坐在电脑前,鼠标一点,轻轻松松便可自助办理报关、查验、缴税等各项通关业务。“以前如果急着出货,为保险起见,公司一般安排两人,一人在公司电脑录入报关单,一人跑现场。现在一个报关员全部搞定,管理成本降了一半。

  从这一天起,广州海关在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率先启动“互联网+易通关”改革。把海关主要通关业务“迁移到线上”,实现重要通关环节“零跑动”、“零耗时”,让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到改革的红利。

  广州海关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革别人命容易,革自己命很难。主动削权,刚开始有点失落,过后收获的是成功的喜悦。以海关通关为例,新加坡海关通关99%由系统操作,只有1%为人为操作。新加坡只有4种商品有海关关税,而我国海关税种分类复杂;要与国际接轨,需要在前端设置上作出更大力度调整,才可能逐步实现。

  据介绍,线上通关使广州海关执法更加公开透明,真正实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通过制度创新,打造自贸区“环境高地”,大部分进出口货物可实现“零成本”快速自助通关,国际物流将加速向南沙集聚,助力广州建设国际航运物流贸易中心。在南沙自贸区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

  11月4日, 深圳海关为给前海自贸区蛇口片区营造更加便利的通关环境,主动推出“企业主动披露”制度改革,对主动报告违规问题或差错的企业,海关将有针对性地实施帮助和辅导,并按规定给予相应的减轻或免除处罚等优惠政策措施。

  深圳一家外贸企业的负责人对此点评:寓监管于服务之中体现政府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这无疑又是制度创新的一个范例,为那些非故意违规的进出口企业释放了足够的善意。

  广东自贸区如何脱颖而出?

  珠海横琴

  中国现有四大自贸区,广东自贸区的优势何在?广东自贸区的南沙、前海和横琴三大片区如何竞合发展实现突围?这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重要议题。

  广发银行总行环球交易银行部副总经理雷鸣在最近的一次论坛上谈到,和上海自贸区相比,广东毗邻港澳特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按照中央部署,广东自贸区定位应是通过促进粤港澳深度融合,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目前在南沙和横琴跨境贷款的政策落地了,同时扩大了适用的银行和企业的范围,降低了门槛。在外币方面,目前前海有外币直贷的政策。前海利用自己的地缘优势,未来在跨境金融、离岸金融方面会有更多建树。目前广东珠三角普遍面临一个发展瓶颈,面临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阵痛,通过广东自贸区的先行先试,将给珠三角注入更多的活力,激发更多的增长潜力。

  广东社科院丁力教授认为,3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广东具有改革的传统,政府与市场关系上,政府更多地具有一定的“非禁即入”的特征,对市场的直接干预较少。广东在制度创新层面积累了不少经验,深圳一度被视为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更被寄予厚望。作为南大门的广东,有机会在制度创新上扮演先行先试者角色。局部率先突破,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改革成本。只有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倒逼政府权力清单的“瘦身”,从而迸发经济发展的活力。

  10月16日,广东自贸试验区公布首批60条创新经验。 “60条创新经验获得了商务部肯定。”据广东省自贸办负责人介绍,60条创新经验包括31项“投资贸易便利化”经验、12项“粤港澳深度合作”经验、13项“业务创新”经验和4项“事中事后监管”经验。这些经验大多来源于广东自贸区在探索高标准规则体系、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粤港澳合作以及聚集高端产业等方面。

  自挂牌以来运营半年间,广东自贸区创新政策迭出,创新举措不断,创新成果瞩目,以累累硕果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据广东自贸办副主任陈广俊介绍,广东自贸区在推进行审批制度改革方面,一言以蔽之,就是简政放权。挂牌半年的时间下放了60项行政审批权给三个自贸区。另外对外资企业推行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现在外资企业到广东自贸区注册登记,90%以上由审批改成备案。企业注册过去要办一百多项前置审批,现在经过压减,最多不超过12项,压减了八成多。有的项目审批最短的才一天,当天申报当天即可办结。

  南沙片区完善企业设立登记“一口受理”平台。从去年11月启动以来,一年间连上五大台阶,“一口受理”范围从“三证联办”扩展到“九证联办”,简化了34份申请材料,办事人员办理企业注册设立、变更业务节约了25个工作日。

  横琴片区于今年4月29日首个推出商事主体多功能电子证照卡。据横琴新区工商局局长吴创伟介绍,商事主体电子证照卡引入了“大数据管理”、“互联网+”、“全天候服务”、“政企携手招商”等五大理念,凭借此卡,政府可以实现政务服务全程电子化,提高行政效率,用互联网手段实现市场监管。

  港商朱勇胜对记者说到:“以前要想进入内地经营,可能需要1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办理各种手续,现在到了自贸区,快到1天就能办好。还开放了很多以前不允许经营的领域。透过自贸区这个窗口,我们对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信心十足。

  不当第一 就是失败 豪气冲天 底气何来

  深圳前海

  最近,深圳前海片区提出,在自贸区的建设中如果前海在排名中不排第一就是失败。豪气冲天,底气何来?这一方面折射出前海奋发向前的勇气和决心,另一方面也让舆论再次关注南沙、前海、横琴三大片区之间的竞合发展。

  10月26日,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在前海召开改革创新成果发布会,晒出挂牌半年来沉甸甸的改革创新成绩单,共有73条之多。据介绍,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推出了100多项扩大开放的创新举措。比如,率先实现外商投资准入“一口受理”,实行备案管理的外商投资企业3天内办完所有手续;率先开展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试点和外资控股合资证券公司、合资基金公司试点,在金融业对外开放领域走在全国前列;率先推动深港检测结果互认,红酒等部分产品实现“一张证书深港直通”。

  据介绍,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致力于营造优良营商环境,通过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目前基本实现行政审批“零收费”、社会治理“零罚款”、企业设立“零跑动”。此外,前海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建设取得新突破,为了提高服务水平,对接国际规则,前海组建了全国唯一的自贸区仲裁联盟并常态化运作,成立自贸区金融仲裁中心;落户5家粤港合伙型联营律师事务所;3个国家级域外法查询机构落户前海。

  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提出,前海继续瞄准“打造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新标杆”的目标,全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实,确保向中央和广东省交出一份高质量的“元年答卷”。

  据统计,挂牌半年间,前海蛇口片区新增注册企业达25530家,同比增长158.64%,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注册企业超过200家。截至10月25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累计引进企业60530家,注册资本27878.57亿元;其中,港资企业2315家,世界500强企业61家。同时,1—9月,片区累计增加值765.62亿元,片区累计实现税收收入129.96亿元。

  珠海横琴片区在广东三个自贸片区里,底子相对稍薄。不过,最近举行的中国马戏节和珠海WTA超级精英赛提升了横琴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半年来,横琴片区在创新粤澳合作模式、加强与葡语西语系国家合作等方面也拿出了有分量的成绩单。横琴将创建中拉企业交流互动平台、中拉经贸博览会和中拉电子商务产业基地三大平台,密切中拉经贸国际合作,建设“一带一路”开放合作区。据了解,横琴通过与澳门葡语系国家商品集散中心互动,已设立巴西、葡萄牙、安哥拉、莫桑比克等葡语国家特色商品直销中心,汇聚了3000多种原装进口商品。

  据横琴发展有限公司招商与研究部副总监黄幸介绍,2015年,横琴管委会用于扶持、鼓励企业的财政资金将达到8亿元人民币,并在之后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在金融领域,横琴以跨境金融创新为突破口,用资本力量助力粤港澳的深度合作。截至2015年9月末,横琴企业获批跨境人民币贷款余额25.6亿元,横琴的港澳居民跨境住房按揭业务累计收汇已超过1.5亿美元,企业申请备案的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超过28.8亿元。在与澳门的跨境金融合作方面,横琴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跨境车辆保险业务,并推出跨境金融IC卡。同时设立澳门青年创业投资基金,通过参股基金、跟进投资和直接投资等方式运作,解决澳门青年创业资金难题,通过跨境金融的创新,进一步促进澳门产业多元发展。

  广东省委常委、珠海市委书记李嘉提出,在港珠澳大桥时代即将到来的大背景下,横琴自贸区通过制度创新把港澳的现代服务业影响力辐射到珠江西岸地区乃至整个粤西地区。

  从招商引资到招才引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贸区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块新的“试验田”,如何避免少走弯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招才引智,借智借力。广东自贸区三大片区纷纷组建高端智库。“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等一批国际一流的专家学者纷纷被纳入囊中。岭南的一些著名高校如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竞相成立自贸区研究院、创新研究院等;各自贸区纷纷成立发展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会,迄今为止,已组建成立的智库机构高达7家。其核心业务都是通过研究成果、专家建议为自贸区建设服务。

  据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李善民介绍,早在该研究院成立前中大已就自贸区建设和政策体制创新等方面开展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已迅速运用到自贸区申报建设中。当前正在进行或已完成的课题共有14个,有些是规定动作,有些是自选动作,重点围绕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体系框架、国际贸易集成、金融创新、航运中心建设、人才特区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等主题进行研究,主要目的是为自贸区建设服务。

  10月5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12个谈判国在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举行的部长会议上达成基本协议,我国的自贸区战略被认为是TPP的“应对”。中山大学林江教授认为,中国作为全球贸易第一大国,可能面临“二次入世”的挑战。国际贸易投资规则体系如今面临重塑,自贸区人重任在肩。为了探索建立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体系,广东自贸区应当密切跟踪TPP、TTIP动态,研究各种国际自由贸易协定规则,主动对接国际新规则。广东自贸区应当积极推动区域内制度创新,从而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主动权。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推动一个区域的制度创新,应着眼于可复制可推广,需要全局胸襟与前瞻眼光。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就如何建设广东自贸区强调:“广东自贸区要狠抓重点领域改革探索。加大力度深化重点改革事项,努力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把自贸区引领改革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自贸试验区是否建设成功,一个重要标志在于形成了多少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

  广东省省长朱小丹谈到广东自贸区的定位:“要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先行地。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开拓创新作为一种基因已经深深融入到岭南人的血液之中。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中央各部委的大力支持,凭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我们有理由期待, “十三五”期间,广东自贸区这艘经济航母将乘改革创新的春风劈波斩浪,扬帆远航,创造更为骄人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