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已成大势所趋

27.10.2014  17:51

(记者张超)10月25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三届中国山东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山东青岛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据了解,得益于农业信息化快速发展,2013年,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已超过500亿元,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农业信息基础能力明显提升。

  农村大众报青岛讯 (记者张超)10月25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三届中国山东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山东青岛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农业信息化和风险管理成为本次农交会的重要话题,在当天下午举行的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上,围绕这一话题,农业部、证监会等部门表示,将在持续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研究农产品期货期权试点。
  据了解,得益于农业信息化快速发展,2013年,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已超过500亿元,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农业信息基础能力明显提升。传统农产品流通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但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同时也指出,当前农业信息化发展正面临难得的机遇和诸多的挑战。
  机遇是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部署,强调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了市场主体的广泛参与和先进要素向农业聚积,为农业信息化打开了新的空间。其次农民有强烈需求,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越来越依赖信息化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从挑战看,目前我国农村仍有5万多个行政村没有通宽带,拥有计算机的农民家庭比例不足30%,农业信息化建设缺乏顶层设计,造成资源浪费、低水平重复建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参加本次农交会的信息产业公司不下100家,其中不乏像电信、华为、联想等国内信息产业巨头,这些企业正是看中了农业信息这块“大蛋糕”。那么这块蛋糕有多大呢?在交易会现场,来自华为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假定未来的耕地面积是在18亿亩。如果未来6—7年内土地流转比例达到60%。每亩地在科技信息化上的投入按100元计算的话(包括前端传感器、数据采集、互联网等),整体农业信息化市场规模将达到1080亿。
  在我国,针对自然风险,农业保险已在2007年到2013年间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07万亿元,向1.2亿户次的农户支付赔款759亿元。陈晓华表示,今后,农业保险政策不但要延续,还要加强。未来发展农业保险要从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健全完善制度框架、推进产品创新、鼓励发展多元化农业保险机构、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等五个方面突破。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指出,目前我们已经具备上市农产品期货期权的一些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研究探索利用期权开展农业补贴的可行性,丰富农业支持的政策工具。
  而对于市场风险,除了推动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农业部和证监会表示,将力促农业保险和期货等金融工具发挥更大作用。据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期货市场已上市20个农产品期货品种。证监会副主席姜洋表示,将通过农产品期货期权试点等方式,多途径支持农业市场化改革。

 

 

◎头条链接 我国农业物联网在五个环节应用成效明显


  10月26日,2014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之农业物联网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分论坛在山东青岛举行。与会官员和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在五个环节的应用成效明显。
  一是在农业资源的精细监测和调度方面,利用卫星搭载高精度感知设备,获取土壤、墒情、水文等精细农业资源信息,配合农业资源调度专家系统,实现科学决策;二是在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方面,利用传感器感知技术、信息融合传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构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自动监测;三是在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细管理方面,应用于大田种植、设施农业、果园生产、畜禽水产养殖作业,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和科学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四是在农产品质量溯源方面,通过对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过程的全程信息感知、传输、融合和处理,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五是在农产品物流方面,利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实现产品信息的采集跟踪,有效提高农产品在仓储和货运中的效率,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介绍,经各地推荐和专家论证,今年6月份,我国共筛选出310项农业物联网成果,涉及农作物设施农业、“四情”监测、畜禽水产养殖、农机作业调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行业和领域。另据了解,目前,北京、黑龙江等8个省(区、市)承担的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和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已先后启动实施,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综合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