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要靠创新驱动

07.01.2015  15:05

  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下简称“会议”)的主题是农业现代化。会议分析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阐明了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并且明确指出农业现代化要靠创新驱动。中国正在发生千古巨变,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同步发展中,农业现代化是短板,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现代化。会议为当前和未来农业农村经济指明了发展方向。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会议提出,要深刻认识新常态下农业农村外部环境和自身内部发生的重大变化,善于在变化中捕捉机遇、逆境中创造条件,不断挖掘新潜力、培育新优势、拓展新空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产品供给丰富起来,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也使得农民可以利用农闲时间到城市务工,推进了中国城镇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能量释放已近完成,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的负面效果,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越来越显现出来。一些农产品国际国内价格倒挂,农产品生产成本不断提升,小规模的小农经济发展压力日益加大。由于大量施用农药化肥等,土壤层变薄、地下水污染等问题出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愈发突出。在中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出现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相对于城市,农村发展滞后。

  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正酝酿着农业农村的大变革,意味着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步入新常态。第一,新的粮食安全观。随着中国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需求不断增加,尽管农业技术不断进步,但是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我国粮食供需矛盾突出,我国提出了新的粮食安全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确保口粮安全,谷物基本自给。在新的粮食安全观下,要更多地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第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资源环境已经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紧箍咒”,农业农村经济迫切需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依靠资源投入转向依靠技术、管理、人才投入,要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第三,创新驱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要从要素驱动、投入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会议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要务,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作为农业产业,最重要的任务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农村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国家重视粮食安全,农民考虑农业经济效益,消费者注重粮食质量。只有农民、消费者和国家利益得到保障,农业才能持续发展,粮食安全才有保障。

  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需要注重以下几点。第一,农业产业化。作为一个产业,农业要遵循产业发展的规律。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从产业链看,农业产业链涉及农业科研、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生产、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等多个环节。从价值链看,涉及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从产业融合看,要从单纯发展农业转变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对于一二三产业融合,有人提出第六产业概念,1+2+  3或1x2x3等于6。从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农业对国民生产总值贡献小,但是,农业产业链或者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国民生产总值贡献比较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农业产业链发展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第二,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小规模分散经营制约了农业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必由之路。许多地方已经和正在探索农业适度规模经济道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方式多种多样,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允许“探索、探索、再探索”。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必将促进农业适度规模发展。第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经过多年发展,农业资源和环境受到了损害,为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第四,增加农业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农业是个弱质产业,需要国家扶持。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不管财力多紧张,都要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创新农业农村投融资方式,促进资金流向农业农村。

  农业现代化要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

  会议指出,发挥好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辐射带动作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使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从要素流动看,不仅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而且城市现代生产要素要向农村流动。农业现代化要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特别是“三个1亿人”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进城务工农民市民化,促进以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提升,也将有助于缓解农村人地矛盾,促进农业现代化。城市现代生产要素流向农业农村,特别是技术、管理等流向农村,将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现代化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也要同步发展。实践证明,并不是新型城镇化自然而然带来新农村,许多地方是繁华城市与落后农村并存。因而,在重视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也要重视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重视物的建设,相对忽视人的建设。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要促进农村劳动力从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要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最关键的是教育农民。农业现代化需要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随着进城务工农民市民化推进,进城务工农民素质决定产业工人水平和城镇人口素质,因而也决定着中国国际竞争力。要不断提高务农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的素质,政府要做的事情就是培训农民。对农民进行技术等职业培训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统一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和城市居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韩国新村建设提出要培养农民自立、自强同样精神,中国新农村建设中也要注重农民自立、自强精神培养。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同时,中国还有扶贫重要任务。只有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创新是农业现代化动力之源

  会议提出了“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来源于农民创造,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的创造,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等也是农民的创造,现在正在推进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也是农民的创造。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也要依靠农民创造。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农民的创造、创新、创业活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创新成为经济发展重要驱动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是如此。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调研时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向创新要活力、要动力、要出路、要效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农业“五个新”都离不开创新驱动,比如: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要依靠科技创新;农业结构调整也要依靠科技支撑,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需要创新;促进农民增收,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而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探索要充分发挥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齐头并进,特别是使农民成为职业农民和较高素质城市产业工人更需要创新。

  政府要营造创新的环境。创新需要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环境,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各级政府要从体制机制上对创新予以引导、支持和保障。就如同在农村工作会议指出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只要符合国家法律和法规,符合改革方向,农民群众欢迎,不管什么形式,都要鼓励和支持。只有营造了创新的氛围,创新驱动力才能发挥出来。

  法治是农业现代化根本保障

  会议提出,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和法治思维,健全和落实责任制度,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造就一支过硬的“三农”干部队伍。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依法治国。要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善于用法治思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要于法有据,有法可依。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任务,比如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等,这些改革要真正落实,必须首先要修改相关法律法规,然后才能进行实施。对农业农村进行管理时,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要培育农民法治意识,推进依法治村。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农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保障。实践证明,凡是发展好的农村都有一个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农业现代化也离不开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不断增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基层干部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在农村经济社会中作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