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500公里 实现“村村通”

08.12.2015  09:18

   中国山东网12月8日讯 (记者 王永春)农村公路作为农村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服务“三农”、帮助广大农民实现“小康梦”的重要助推器,在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十二五”期间,济南市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在大规模建设农村公路的基础上,着力实施村级公路网化、扶贫道路硬化等“五大工程”,全市共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882.4公里,新建大中桥(危桥改造)117座,累计投资36.6亿元。

  目前,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500公里,其中县道1287.6公里,乡道2886.8公里,村道7325.6公里,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率达100%。

  据了解,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活动是省委、省政府于2011年启动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主要是修通村头路、硬化村内主干街道、建设村村间必要的连接路。经过积极争取,章丘、平阴、济阳和商河4个县(市)全部列为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建设村级公路网化项目1264个、1548.7公里,目前4个网化示范县均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活动的实施从根本上实现了农村公路由“村村通”向“村内通”的网络化延伸,基本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便捷的农村公路网络,让百姓致富奔小康的道路更加畅安舒美。

  “十二五”期间,济南市交通运输部门会同各县(市)区狠抓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重点实施道路病害修复、危桥改造、安保工程、公路日常养护和预防性养护工程。目前,累计修复路面病害163万平方米,改造大中型危桥287座,设置安保标志、宣传标语牌等7万余套,增设警示墙12.1万延米,完成养护大修工程1840公里。

  在农村公路养护中,重新修订了《济南市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暨小修工程检查考核办法》,对全市日常养护和小修工程同时安排、同时实施、同时考核,将市级补助资金的支付与考核结果挂钩,努力提升养护成效。在大力推广片区化、集中化养护模式的基础上,试点推广养护市场化,逐步解决管养难题,目前历城区已有7个乡镇(办事处)实行养护市场化,平阴县结合城乡环卫一体化在全县范围推行养护市场化,章丘、商河、长清、市中也在积极探索推行。着力打造提升养护示范圈,推行标准化、规范化养护,我市打造养护示范圈的经验做法已在全省推广。开展“春季”和“秋冬季”农村公路集中养护活动,集中人员和机械设备,解决日常养护难以完成的重活、难事,保障道路安全畅通。

  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是国务院、省、市各级政府近期实施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省市领导高度重视,并多次调度推进。通过排查摸底,我市农村公路安全隐患里程4051公里,治理资金概算5.55亿元,其中,县乡和村级公路安全隐患里程分别为1492公里和2559公里。截至11月30日,完成隐患治理里程1080.7公里,占县乡公路隐患总里程的72%。交通运输部门将会同各县(市)区政府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狠抓工程监管,确保按时限要求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